新華網 正文
“我們都是砂鍋匠”——探尋貴州織金砂鍋街上的砂鍋文化
2018-10-23 17:22:2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10月23日電 題:“我們都是砂鍋匠”——探尋貴州織金砂鍋街上的砂鍋文化

  新華社記者劉智強

  在貴州省織金縣城東門內,有一條砂鍋街,走進去,一棟棟古樸的青石房門面內,擺放的是一排排精致的砂鍋。

  織金砂鍋源于宋代,據《織金縣志》記載,清朝初年興盛一時,曾有人用“手拉風箱聲不斷,夜晚燒鍋紅滿天”來形容當時砂鍋街的盛景。

  如今,信步于砂鍋街,順著街邊的小胡同走進去幾十步,便看到了正在制作砂鍋的李順懷老人,74歲的他做砂鍋已有60年,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織金砂鍋的傳承人。

  只見他右手轉動轉盤,左手輕壓砂泥,眼神透過老花鏡鎖定在轉盤上一動不動。不一會兒,一個完整的砂鍋造型便呈現出來。“從舂砂、活泥、成坯、上釉、燒鍋,直到最後制作完成需要72道工序。”李順懷説。

  織金砂鍋的制作原料是織金優質無煙煤和黏土,整個制作過程全部是手工操作。砂鍋制坯成型後,通過自然幹燥或烘幹,最後要放在地爐上用大砂缸蓋住煅燒。李順懷説:“小一點的砂鍋需要燒10分鐘,大一點的也只需燒20分鐘左右。”

  燒好的砂鍋收縮性不大,變形概率小,出窯後,再用柴火煙熏,呈現灰黑色,顯得渾厚古樸。相較于外表造型,李順懷認為,織金砂鍋的保溫、保鮮性能才是其最大的優點,“燉雞、燉肉味道鮮美醇香,整個砂鍋均勻受熱,也是沏茶、煎藥的好工具。”

  多年來,經過不斷創新,織金砂鍋家族還增加了鼎罐、瓢鍋、凸底烙鍋、平底烙鍋等新成員,受到不少遊客的青睞。一些人買織金砂鍋已不只是為了使用,而是將其作為工藝品來收藏。

  織金砂鍋曾遠銷美國、法國、日本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近年來,隨著生産生活工具不斷革新,砂鍋逐漸被取代,織金砂鍋也逐漸沒落。但在這條砂鍋街上的幾十名老手藝人卻從沒想過放棄。

  “我們都是砂鍋匠。”在李順懷看來,能夠堅持下來的砂鍋匠,不僅對這門手藝感興趣,愛花心思研究,大家還有著一種匠人情懷與匠人精神。他説,以前很多人是迫于生計做砂鍋,可現如今,大家已吃穿不愁,也將制作砂鍋作為一門藝術創作或文化傳承。

  最讓李順懷頭疼的還是砂鍋制作工藝的傳承問題,他説:“到現在還沒找到合適的傳承人,關鍵是這個傳承人還得是真心想學。”李順懷的大兒子曾試圖學習,由于忙于工作,到現在也只是學了個皮毛。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休斯敦航空展開幕
休斯敦航空展開幕
雲霧神農架
雲霧神農架
腰鼓之鄉的手工制鼓師
腰鼓之鄉的手工制鼓師
“國展中心”流光溢彩
“國展中心”流光溢彩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811236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