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
新華社記者劉羊旸、安娜、張辛欣、張玉潔
新興産業發展邁入快車道、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制造企業通過技術改造、轉型升級,調整産業結構,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步伐穩步推進。
技術改造向智能升級
刷臉進門,戴上AR眼鏡開始工作——這不是科幻電影裏的場景,而是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的數控加工中心。工作人員通過AR眼鏡可以看到與現場實物按1比1比例構造的三維模型,按照清晰的裝配路徑、裝備順序,高效準確完成任務。
“這裏的設備智能化改造後,都可以相互通訊。整個生産單元實現了控制、傳感、檢測的高度整合。”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説,人臉識別、人員定位、智能傳感等信息技術已融入生産的多個環節。
類似的場景出現在很多智能制造生産車間裏。近年來,我國傳統制造業不斷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智能制造貫穿于設計、生産、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化産品已有較好的技術和産業基礎。
我國人工智慧産業雖然發展較快,但整體發展水準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別是在基礎理論、基礎演算法、基礎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領域差距較大,人才儲備還不能滿足發展需求。
“對中國制造而言,將制造優勢與網絡化、智能化相疊加,形成數字時代新供給能力是當務之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羅文説。
綠色制造培育新動能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隨之而來的大量資源能源消耗給生態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當前,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正努力向綠色化轉型,積極探索將綠色注入設計、生産等各個環節,將“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資源節約”等作為發展目標。
“積極參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既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還有利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説,污染防治攻堅戰落實到汽車行業,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將綠色發展理念應用到生産的多個環節。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約1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約19%。
專家指出,推進綠色制造要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綠色增長。
創造拓展新空間
總部位于湖南瀏陽的藍思科技,憑借多年來對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的先行研發投入,為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手機前後蓋雙面玻璃、全面屏、無線充電、人臉識別等新功能或新設計,引領了産品設計新的方向和趨勢。”藍思科技副總裁劉曙光告訴記者,公司憑著創新研發實現了突破,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空間。
創新為企業發展提供“源頭活水”。近年來,我國制造業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新興産業發展邁入快車道。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5%,高于全部工業年均增速4.4個百分點。
盡管創新能力日益增強,但與世界制造強國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不高,行業共性技術研發滯緩,基礎研究經費支出佔研發支出的比重遠低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要緊緊抓住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著力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加快産業轉型升級。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一些制造企業把人才培養、研發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著力點。“企業發展到現在,我們更加注重核心研發和IT人才的培養。”南通中遠海運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方總經理陳弓説,公司研發人員隊伍正不斷壯大,目前已有近400人,將為核心開發能力提升和智能制造提供人才保證。
“隨著新技術在船舶工業的突破性發展以及應用,船舶建造的工藝水準、産品品質和生産效率將大幅提升,將進一步推動船舶工業轉型升級。”滬東中華總經理助理朱益民説。
-
鍛造品牌靠品質——來自中國制造業一線的調研報告之二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制造不僅見證了物質品種的極大豐富,更見證了産品品質與品牌的不斷躍升。2018-07-23 11:17:05
-
爬坡過坎攀高端——來自中國制造業一線的調研報告之一
中國制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乘風破浪的背後,是多年的磨礪和投入,是對一個個技術指標和建造方案的反覆捶打。2018-07-23 07:23:53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