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我們將為德中兩國搭建溝通交流之橋”——“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德國區決賽側記
2018-06-17 14:39:0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柏林6月16日電  通訊:“我們將為德中兩國搭建溝通交流之橋”——“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德國區決賽側記

  新華社記者徐揚 張毅榮

  “我叫海涵,我只學了10個月的漢語,如果説得不好,還請大家多多海涵。”德國高一學生海涵邊説邊給觀眾們拱了拱手,這一關于諧音的段子博得一片掌聲。

  這是16日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第11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德國區決賽現場的一幕。來自埃森市伯樂文理中學的海涵在才藝展示環節深情獻唱了中文歌《月亮代表我的心》,最終獲得本次大賽的第三名。

  決賽中,來自德國各地的15名參賽者需經過演講、答題和才藝表演三個環節的測試。演講是展現選手漢語水準和對中國了解程度的試金石。17歲的多裏安演講的題目是《綠色長城》。在她眼裏,古代的中國長城是為了防禦敵人,今天的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則是中國抵禦荒漠化的新長城。15歲的夢迪演講的題目是《讓老人生活更精彩,德國要向中國取經》,講述了他在上海生活的4個多月時間裏對中國老年人生活的感悟,認為德國要向中國學習,讓老年人生活更豐富多彩。

  關于中國文化的基礎知識,難不倒這些殺入決賽圈的選手。就算面對“舀”字有多少筆畫這樣的難題,18歲的秦致遠也能對答如流。

  從詩朗誦《木蘭辭》和《你是人間四月天》,到演唱《我愛你,中國》和《長江之歌》,選手們競相展示才藝。18歲的達佳以女高音的專業水準聲情並茂地演唱了《我愛你,中國》,贏得了評委們的一致肯定。經過一天緊張的比賽,最終秦致遠和達佳殺出重圍,共同獲得冠軍。他們將代表德國參加今年秋季在中國雲南舉辦的總決賽。

  秦致遠賽後對記者説:“我學習中文已經有五六年了,起因是12歲時生病看了中醫,從此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濃厚興趣,學習漢語也一發不可收。”他説,自己的中文名字姓氏來源于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致遠”則來自中國古訓“寧靜致遠”,希望自己在學習漢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大賽評委、不來梅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朱錦説,從這幾年“漢語橋”比賽的情況看,德國中學生的漢語能力普遍有所提高。

  出席決賽的中國駐德大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劉立新説,德國政府正在促進“中國能力”在德國的提升與發展,這將有助于提升德國中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和興趣,有助于中德兩國的文化交流。

  達佳説:“就像比賽的名字‘漢語橋’,通過學習漢語,我們將為德中兩國搭建溝通交流之橋。”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萌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芝加哥舉行國際瑜伽日活動
芝加哥舉行國際瑜伽日活動
第十二屆中國長春消夏節開幕
第十二屆中國長春消夏節開幕
端午傘韻
端午傘韻
濃濃書香度假期
濃濃書香度假期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271122997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