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2018-06-06 00:23:2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 “著眼身邊事,輻射生活事,莘莘學子爭做美麗中國的行動者……”6月5日下午,伴隨著杭州市競舟小學學生的朗誦,浙江省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社區、綠色高校、環保志願者代表發出倡議,倡導“生態文明沒有旁觀者,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在2018年“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全國多個省份開展了“與綠色環保同行”的活動。“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正在成為全體人民的共識。

  “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5日,來自西安的大學生宋文婷拿到了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督導員證”,她感到非常榮幸。“我平時就很關注生態環境,尤其是空氣和水污染問題。我之前通過網上申請,終于能夠成為一名督導員。我要盡自己的力量,為環境保護做更多的事情。”

  同日“陜西省環保全媒體平臺”正式啟動。這一全媒體平臺也是目前國內首個省級層面的環保全媒體平臺。與之融合的陜西省首個環保手機軟件《生態陜西》、國內首個上星環保電視欄目《美麗三秦》也同步啟動。

  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敬喜説,通過這些公眾參與環保活動的開展和宣傳平臺的推出,進一步保障公眾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規范並引導公眾依法、有序、理性參與環境保護事務,形成一種全新的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的格局,加快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係。

  記者了解到,廣東正在啟動“綠色企業”創建試點,首批試點從電子、化工、建材、家具、造紙等行業開展,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建立分行業、分領域的“綠色企業”創建標準,推動企業實現“綠色運營”,有9家試點企業發表了共同宣言。

  改善環境 從身邊做起

  31歲的王磊從小在安徽省蕪湖市的一座江心洲上長大,小時候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時常能在江面上看到起起伏伏的江豚。

  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末,王磊去外地求學時,已經發現江豚越來越少。

  2015年,王磊回到家鄉任職前,在南京一家企業工作,他從未想過政府對農村環境整治如此重視:小時候農村垃圾都是往江裏倒,現在每家每戶門前都有垃圾桶,每天有人用汽渡轉運到鎮上處理;生活污水以前也是直排長江,現在必須全部處理達標才能排放;農村旱廁正在開展“廁所革命”集中改造。

  “鎮上的環衛投入2014年是300萬元,今年已增加到500萬元。”王磊説。他發現江豚開始回來了,時常能看到兩三頭江豚逆流而上。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王丁表示,白鰭豚是長江保護的指示物種,代表著整個生態係統的健康狀況。

  西安市日前下發《加強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將在“十三五”期間建設至少6處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利用廠。在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置利用廠,城市拆遷、建設等過程中産生的建築垃圾經過破碎、分揀等工藝,可生産成為再生産品,用于路基填充、房屋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根據這份意見,西安力爭在2022年底前,做到拆遷垃圾零排放、全利用。

  實現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

  初夏時節,走進位于廣州市南沙區的廣州華潤熱電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瓜果、蔬菜園地。在這裏幾乎聞不到刺鼻的氣味,也見不到裸露的廢渣。首次參觀者很難將眼前幹凈的花園式廠房與傳統印象中“煙塵彌漫、臭氣刺鼻”的熱電廠聯繫在一起。

  廣州華潤熱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2006年成立之初,就樹立了“把環保挺在前面”的原則。公司成立至今,先後投入約8億元環保專項資金,安裝先進的除塵、脫硫、脫銷等環保設施。

  廣州華潤熱電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僅2017年一年,熱電廠的氮氧化物減排量達到1167噸、二氧化硫減排量為656噸、煙塵減排量為331噸,極大降低了對環境的影響。

  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測與科技標準處處長林文介紹説,廣東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以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為重點,聚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清水攻堅戰和凈土防禦戰,讓廣東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記者姜辰蓉、蔡馨逸、陳昌奇、楊丁淼、周穎)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東南大學師生校友伉儷祝福學校116周歲生日
東南大學師生校友伉儷祝福學校116周歲生日
大興安嶺火災:救火隊員連夜作戰
大興安嶺火災:救火隊員連夜作戰
江蘇興化:“水上森林”畫中遊
江蘇興化:“水上森林”畫中遊
新青島人的“恣”生活
新青島人的“恣”生活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94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