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從一個生物質發電廠看德國能源轉型
2018-06-06 00:04:0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柏林6月5日電 通訊:從一個生物質發電廠看德國能源轉型

  新華社記者喬繼紅

  當記者走進位于德國中東部城市馬格德堡的市政公司生物質發電廠,看不到傳統火電廠常見的灰塵和滾滾白煙,也幾乎見不到人,電廠旁邊就是住宅,一只大狗在悠閒踱步,絲毫沒有印象中發電廠的樣子。

  在這裏,發電的燃料是像小山一樣堆在院子裏的低價值木料,這些尺寸被嚴格要求在5毫米到16釐米之間的廢木材木料,每天産生的能量可以為4000個家庭供電、6000個家庭供暖。

  這家發電廠的負責人托馬斯·皮奇説,生物質發電對環境非常友好,“木料燃燒産生的二氧化碳與當時樹木吸收的二氧化碳平衡,對環境不構成額外負擔。”

  這樣的“綠色”發電廠,有助于德國的二氧化碳減排計劃,也契合德國的能源轉型目標: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比例提至40%到45%,到2050年達到80%。

  為此,德國聯邦政府在2016年新修訂並通過了三部能源法案,包括《可再生能源法案》《能源轉型數字化法案》和《電力市場法案》。

  德國聯邦外貿和投資署的專家認為,這三部法案為能源轉型提供了法律框架,意在將可再生能源生産企業進一步納入電力市場,並在主要用戶和電力生産企業之間實現數字聯網。

  馬格德堡市政公司的生物質發電廠,裝機規模為4.8萬千瓦,卻只有兩名工人,從燃料收集、管理到填料,再到機器運轉和整個發電流程,基本實現數字化,非常高效。

  德國政府為了支援能源轉型,不僅提供法律政策框架,還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援。僅2017年,德國聯邦政府就撥款40億歐元,用于支援能源轉型。而根據2017版《可再生能源法案》,德國用溢價補貼機制取代了之前的固定電價補貼機制,並引入市場招標機制,在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同時,也節約了政府補貼資金。

  德國“Agora能源轉型”智庫專家克裏斯托弗·波德維爾斯説,這將吸引更多競爭者進入市場,並給富有價格競爭力的電力公司帶來優勢,利于市場健康發展,並推動能源轉型。

  關于綠色電力的市場競爭力,皮奇説,該生物質發電廠的成本是每度電7.14歐分,在所有可再生能源發電中,比最便宜的水電要貴約1.6歐分,但遠低于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皮奇介紹,風電成本約是水電成本的10倍,太陽能發電成本則是水電的20倍。“而且,風能和太陽能季節性波動大,”皮奇説,“相比之下,生物質發電更加可控。”

  馬格德堡市所在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是德國能源轉型的先鋒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佔比高達51%,遠高于33%的全國平均水準。在這裏,風電站、太陽能發電場、生物質和垃圾發電被廣泛使用。在馬格德堡市,單是垃圾發電就為近45萬戶居民供應電力和集中供暖。這也為該州在創新型能源儲存設備領域的研發提供了産業基礎。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馮孔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東南大學師生校友伉儷祝福學校116周歲生日
東南大學師生校友伉儷祝福學校116周歲生日
大興安嶺火災:救火隊員連夜作戰
大興安嶺火災:救火隊員連夜作戰
江蘇興化:“水上森林”畫中遊
江蘇興化:“水上森林”畫中遊
新青島人的“恣”生活
新青島人的“恣”生活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9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