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面對新應用多個心眼,謹防有人套取你的生物特徵資訊
2018-05-10 18:57:5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面對新應用多個心眼,謹防有人套取你的生物特徵資訊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顏之宏 汪奧娜 張鐸

  上傳“自拍照”也可能會泄露個人隱私,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隨著生物特徵識別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使用,人臉、聲紋、虹膜、指紋,甚至是步態都已經成為重要的個人身份資訊,同時也有可能成為個人隱私的泄露方式。

  “秀自拍”背後的“泄密風險”

  “掃一掃二維碼,上傳一張自己的照片,來看看你過去的樣子。”

  不久前,一場網絡互動活動火了一把。它讓網友上傳自己的照片,並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過去的樣子”。隨後,有人質疑這樣的活動存在泄漏網友生物特徵資訊的風險,盡管活動主辦方迅速澄清,表示不會保存用戶照片和其他個人資訊,但依舊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從一張照片中可以提取到用戶的哪些資訊?上世紀八十年代,某雜志一張封面照片《阿富汗少女》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目光。十多年後,為找尋照片中當年那個神秘少女,技術人員通過虹膜識別技術,在上千個自稱是照片主角的人中找到了她。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副教授何玉青向記者講述了這一故事。

  “那是用30多年前的相機拍攝的照片,以現在的攝影技術,想要獲取某個人的虹膜資訊並非難事。”何玉青説。

  當前,人臉識別技術更加普及,隨意上傳自己的照片是否存在安全風險?記者向多位技術專家求證,多位給出了肯定答復。

  “盡管不少互聯網企業都聲稱有自己的人臉識別演算法,並能夠通過機器深度交互學習來甄別是活體還是照片,”360視覺技術專家邱學侃表示,“但是任何人臉識別技術都無法保證100%不被照片等影像騙過去。”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會長談劍峰表示:“生物認證最大的共性是唯一性,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臉、指紋和虹膜等,正是這種唯一性讓大家認為生物認證是安全的。但生物特徵數據庫一旦被攻破,大量帶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徵數據被盜取,這帶來的風險要比盜刷嚴重得多。”

  “如果你的郵箱密碼被盜用,你可以重新設置密碼來彌補損害。但如果你的虹膜或者指紋等資訊被盜用,你是不可能重新設置虹膜或者指紋的。”英特爾公司軟件工程師郭向陽説。

  把“我”變成“你”,其實很簡單

  除了人臉資訊之外,虹膜、聲紋、指紋、掌紋、手指靜脈甚至步態都可以作為身份識別的重要生物特徵。一旦這些資訊被他人盜取利用,輕則造成個人財産損失,重則危及國家安全。

  今年春節期間,一些機構通過社交軟件發布了“密碼紅包”的小遊戲。在此類遊戲中,用戶需要根據文字提示的內容錄制一段繞密碼,隨後係統會根據用戶發送的音頻來判斷該段繞密碼是否標準,並派發一定數額的紅包。有專家指出,若上述活動被不法分子控制利用,極有可能泄露用戶的聲紋資訊。

  科大訊飛聲紋識別技術負責人李晉表示,從目前的技術手段來看,聲紋解析並不復雜,“當用戶的聲紋資訊被不法分子獲取,有可能會被解析,進而根據其特性合成與該用戶音色相同的聲音,或者把其他人的聲音轉換成該用戶的,用于電話詐騙等犯罪活動。”

  在一些視頻網站上,甚至還出現了利用指模工具復制他人指紋的教學視頻。何玉青表示,“復刻”他人指紋並非難事,一些人出于指紋考勤需要,將自己的指紋資訊提供給他人用來制作指紋倒模,從而給自己的生物特徵資訊泄露埋下了隱患。

  專家呼吁:用戶需謹慎,監管要加強

  “一張沒有其他附加資訊的照片泄露隱私的可能性不大,但應該防范他人惡意將照片與其他個人資訊串聯後做非法用途。”安全專家提醒,對于一些要求上傳手持身份證照片或視頻的服務,用戶應保持警惕。

  戴美瞳能避免被復制虹膜資訊嗎?何玉青的團隊通過實驗證明,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美瞳或隱形眼鏡等産品均無法完全遮擋虹膜資訊,“虹膜資訊主要處在靠近瞳孔的邊緣部分,由于瞳孔大小會隨光照變化而發生改變,因此即便是花紋多的美瞳也只是能遮擋住極少部分的虹膜資訊。因此我們建議,使用虹膜驗證身份的敏感人群不要隨意上傳照片到網絡,也不要輕易接受他人拍攝照片的要求。”

  騰訊玄武實驗室負責人于旸表示,生物識別資訊的存儲應遵循最小化原則,特別是應禁止存儲生物識別資訊的原始數據。因為人的生物特徵只有一套,所以將生物識別技術用于身份驗證,實際上就相當于在不同網站上使用相同的密碼。一旦攻擊者竊取了這些生物識別資訊的原始數據,用戶在其他網站上的賬號也就危險了。

  “我國對個人資訊保護的基本要求都有了,但是制度設計中還沒有明確哪個部門來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一些法律中對‘有關主管部門’的指向也還不夠具體。”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説。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已經發布,要考慮如何進一步提升規范標準的約束力,進而提升個人生物特徵資訊的保護效果。”左曉棟建議,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要積極引用《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在特定領域強化國標的約束力。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新聞
  • 你在網絡這頭訂外賣 送外賣的卻訂了你的隱私
    如果讓用戶個人隱私資訊收集工作長期處于“無人駕駛”狀態,各種亂象自然無法避免。
    2018-04-24 09:11:04
  • 我們需要更好的隱私保護
    朋友圈成為了個人資訊泄露的重災區。最近有媒體報道,朋友圈曬出的個人資訊,很可能被私下收集,5-10元即可交易,然後被應用到網絡徵婚、醫美宣傳等行業,被不法分子用來進行社交詐騙。甚至,朋友圈的集讚換獎、幫忙砍價、拼團購物等,也有可能是竊取個人資訊的騙局。
    2018-04-17 08:48:40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特朗普迎接從朝鮮返回的三名美國人
特朗普迎接從朝鮮返回的三名美國人
杭州華南虎三胞胎滿三個月 呆萌可愛
杭州華南虎三胞胎滿三個月 呆萌可愛
河北大學生體驗當“白衣天使”
河北大學生體驗當“白衣天使”
皖贛鐵路江西樂平段進行機械化作業
皖贛鐵路江西樂平段進行機械化作業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81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