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
高層 > 正文
最新播報:

辛識平:致敬,托起“大國重器”的人

2017年05月09日 23:16:40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  題:致敬,托起“大國重器”的人

  辛識平

  【學習進行時】最近,科技創新領域的“國之重器”不斷涌現,提振了國人信心,也引發人們的思考。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專欄今天推出“辛識平”融媒體評論,與您一起探思“大國重器”是怎樣煉成的,銘記那些人、那些事、那種精神力量。

  最近一段時間,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各種“大國重器”刷屏了?

  立夏之日,C919大型客機一飛衝天,一個多小時的精彩飛行盡顯“全民網紅”氣質。此前,天舟一號發出首單“太空快遞”、首艘國産航母下水、世界首臺光量子電腦誕生,一係列科技創新領域的“大事件”令人目不暇接。

  如果把視野打開,近年來中國重大創新成果的名單會拉得很長:“中國天眼”、“悟空號”、“墨子號”、“蛟龍號”、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可上九天攬月,可下深海探秘,這是見證傳奇的難忘時光,也是國人自信心不斷被點燃的夢想時刻。大國創新,當有重器。當我們為創新突破紛紛點讚、振奮不已的時候,更應問一句:誰托起了“大國重器”?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C919的完美升空,凝結著22個省市的近20萬人的不懈努力。創新,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科學家、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企業工人……每一個創新成果的背後,都有著無數埋頭苦幹的身影,有著眾多震撼人心的故事。走近他們,品讀他們,理解他們,常常會經歷一場靈魂的洗禮。

  為了讓殲-15盡早在“遼寧艦”上實現起降,作為研制現場總指揮的羅陽,殫精竭慮,勞心勞力,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在艦載機成功著艦、國人以“航母style”揮灑激情的時候,羅陽卻因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播種,但不參加收獲”,無數像羅陽這樣的播種者、耕耘者用生命履行責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創新奇跡。大國重器,以生命鑄之。

  “運十”飛機的副總設計師程不時曾在開國大典之夜,與清華大學航空工程係的同學們用一輛推車,載著親手做的紙飛機燈籠通過檢閱臺。從“運十”飛機立項到C919衝上雲霄,中國人的“大飛機夢”穿越了近半個世紀。從青絲到白發,從夢想到現實,一代又一代人披荊斬棘、砥礪前行。再苦再難,也不改初心、永不放棄,直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大國重器,以奮鬥成之。

  日前逝世的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先生,始終篤信“不為獲獎而工作,應為工作而獲獎”,這位被稱為“創新典范”的科學家,直到90多歲還在學習研究,還在為培育後學努力不止。“我不想當社會活動家,我是數學家、科學家”。在各個科研領域,正是因為許多像吳先生這樣淡泊名利的科技工作者甘于付出、甘當人梯,才有了源源不竭的創新活力。大國重器,以奉獻立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托舉起“大國重器”的科技工作者,他們不僅為國為民作出了驕人的業績,也以科技報國的信念、腳踏實地的創造、心無旁騖的專注、無怨無悔的奉獻,向社會貢獻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鈣質。他們是時代的英雄、民族的驕傲,是真正的明星。他們的名字不能忘卻,他們的故事不能沉沒,他們的精神更需弘揚。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天,在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下,更加需要我們講好英雄的故事、光大英雄的精神,讓社會多一些正氣、朝氣,少一些暮氣、戾氣,讓那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 錢中兵 ]

Copyright © 2000 - 2017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

辛識平:致敬,托起“大國重器”的人
立夏之日,C919大型客機一飛衝天,一個多小時的精彩飛行盡顯“全民網紅”氣質。此前,天舟一號發出首單“太空快遞”、首艘國産航母下水、世界首臺光量子電腦誕生,一係列科技創新領域的“大事件”令人目不暇接。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9112094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