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高校職稱評審,規則比標準更重要
2017-11-30 09:00:39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明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尚不具備獨立評審能力的可採取聯合評審、委託評審的方式,主體責任由高校承擔。把職稱評審權下放給高校,這是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重要措施。毫無疑問,職稱評審權下放具有改革的風向標意義,有利于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一項關于“哪些職業最受職稱評審之累”的社會調查顯示,教師職業排在首位。前段時間,一篇《給教育部的“三取消一增加”建議》文章,激起了百萬老師的點讚和投票支援,不少老師紛紛留言,“職稱制度改革是教師們最迫切的期盼”。有調查顯示:8成教師不滿當前職稱制度,評價標準和流程亟須改進、評價標準不夠科學等都成為教師職稱評聘的心頭之痛,“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落評更灰心”引發教師群體共鳴。

  職稱評審是高校最為核心的評價制度,直接關係到大學的辦學理念、學術追求和管理模式,也直接體現為大學能否對教師保持有效的激勵和評價,影響著教師的價值觀。當前的困境是:行政化主導,本應在學術資源分配上發揮主要作用的學術委員會,只是裝飾或者僅能對學校重大學術事務提供參考意見;論文數量至上,教學業績不敵科研指標,直接評價少、間接評價多,教學科研本末倒置;暗箱操作泛濫,工作業績不敵人脈關係,“跑職稱”“要職稱”儼然成為公開的秘密,職稱評審異化為“權學交易”;程式外緊內松,業績條件不敵唯票選人,“人情票”“關係票”屢禁不止……

  所以,我們不但要重視對教師的考核,而且必須改進評價方式和考核方法。如果職稱評審困于人情世故,囿于世俗考量,逾越倫理底線,人與人之間互相猜忌不信任,教師隊伍建設會産生“劣幣驅逐良幣”,教師整體變得浮躁功利。可以想見,評審評不出好教師,也就意味著學生遇不到好老師,教學水準得不到保障,學風校風就會受到侵蝕。

  教師職稱是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的主要識別標誌,不僅體現為工作業績的認同和個人榮譽的象徵,更直接與物質利益掛鉤,並且是參與分配學術資源的重要考量標準。那麼,評職稱,評什麼,怎麼評,誰説了算?要阻止學術評價制度的日漸異化,不僅需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更需要盡快改革現行的學術評價制度,制定更加科學、規范的評審細則和評審標準,取消以行政為主導進行的學術評價行為,真正建立獨立運作、不受幹擾的學術委員會,繼續擴大和落實大學辦學自主權,扭轉職稱評審通過行政手段定指標(名額)的做法,由學校根據實際來確定名額、判定教師業績。

  有什麼樣的制度安排就會有什麼樣人的行為産生,人們就會相應的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工作。如果任由潛規則橫行,公平與正義被淡忘,社會道德就會淪陷。依靠對于社會思想道德的塑造和行為邊界的界定,保證更多教師依靠努力可預見未來的幸福,必須改革並完善職稱評審機制,讓評審透明、公正,在陽光下接受監督,改變權力、人情、關係、金錢的生態。同時,建立教師申訴制度,暢通教師控告申訴及權利救濟渠道,方便教師以理性合法方式、通過正規渠道向教育行政部門、紀檢監察機關檢舉問題、表達訴求,倒逼職稱評審更加透明、公正,在陽光下接受監督。(郭立場)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職稱評審權下放高校 更需防止“刷職稱”
    把職稱評審權下放給高校,已經是進步。如果,將來循序漸進,也並非沒有可能最終取消職稱評審,把職稱變為職務,實行職務聘任管理。
    2017-11-15 08:44:27
  • 職稱評審改革需係統推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 (下文簡稱《意見》 ) ,意見》要求,要重點考察專業技術人才的職業道德,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對職稱外語和電腦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2017-01-10 09:02:40
  • 樂見職稱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 ,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17-01-09 08:55:43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小火車展看“紐約”
小火車展看“紐約”
菲律賓手工開礦人生活實錄
菲律賓手工開礦人生活實錄
航拍重慶奉節小寨天坑
航拍重慶奉節小寨天坑
葉色斑斕
葉色斑斕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203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