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買買買”如何更好嵌入生活
2017-11-20 11:16:22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商業邏輯和文化內涵的結合,最終落腳點還是消費者日用之需求

  僅僅開始5分鐘,天貓網店在俄羅斯市場的銷售額就達到1億盧布;當天的總銷售額,超過冰島、喀麥隆的國內生産總值……今年“雙11”吸引了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14萬多個品牌的參與,5000多萬的消費者通過手機參加互動。這一提振國內消費市場的促銷節點,正不斷刷新著世界消費領域的新紀錄。

  “雙11”曾被稱為山寨版“黑色星期五”,並由此獲得外媒關注。但物品之豐富、網購之便利,很快讓“買買買”不再是眾多國人的專享。在俄羅斯,今年在中國網店的購物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倍,顧客量增長了89%,常客們平均每月購物一次。除了購買智能手機、電視“盒子”、服飾等高性價比商品,有國外旅行社還推出了七日上海“雙11”購物遊套餐,專門為遊客提供網店購物、打包回國等服務。當外國消費者甚至上網請願“我們要過雙11”,不難看出,以“雙11”為契機,這波全球范圍內的短時經濟流動,再次激活了各國人民的消費潛力,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據統計,中國進口産品市場將在5年內達到245億美元。不管是俄羅斯冰淇淋、德國啤酒,還是加拿大北極貝、智利車厘子的生産、經銷商,沒有理由不關注中國蘊藏的“巨大可能”。要知道,貿易額的增長,不僅給銷售國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也為産業鏈上的相關企業帶來更強的經濟賦能,並悄然改變著“中國勞動力威脅外國人飯碗”的觀念。誠如一家外媒的分析,“當他們積極地想要賣東西給中國人消費,中國的消費者反而成為支援創業的支柱。”

  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生産、流通的效率低下,曾讓中國零售業落後于很多發達國家。但正是這種“薄弱”,為發揮互聯網後發優勢,進行更徹底的數據化改造提供了可能。目前,網購在中國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只有15%,隨著人和機器、技術和服務理念的協同並進,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持續增長和消費驅動型經濟的推動,未來電商平臺勢必會展現出更加驚艷的發展潛力。

  “不僅僅是把東西加入購物車那麼簡單,他們還需要獲得快樂。”當指尖搶購逐漸成為全球時尚,購買這一古老的商業行為,也在現代社會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下單心儀已久的釣魚竿,向子女“炫耀”自己的購物經歷;看到“你的剁手打敗了80%的人”的提示,發現原來購物也能産生自我認同……某種角度看,參與“雙11”,也是個人與時代、與社會的積極互動。以節日之名慰藉日常生活,以頗具儀式感的消費行為和上億人共用購物的歡樂,這或許正是很多人為自己搭建的生活樂趣。

  商業邏輯和文化內涵的結合,最終落腳點還是消費者日用之需求。相比以往的“跟風”式衝動消費,如今“品質消費”的上升勢頭更為迅猛。法國媒體分析,“中國消費者變得更重視産品和服務的品質,而不是什麼便宜買什麼”。期待以“雙11”為代表的消費文化,為供需兩端創造更多雙贏的情境,以更貼心的服務,更環保的配套,真正提高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趙 強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休斯敦舉辦街畫節為聽障兒童籌款
休斯敦舉辦街畫節為聽障兒童籌款
和平方舟醫院船時隔七年再訪坦桑尼亞
和平方舟醫院船時隔七年再訪坦桑尼亞
“聖誕老人”來賽跑
“聖誕老人”來賽跑
高交會上體驗5G未來時代
高交會上體驗5G未來時代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98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