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高考,為啥一定不能喝裙帶菜湯?

而在考前,親友和後輩學生也會送給考生各種祝福的禮品。 最初是為了祈禱不要落榜而送粘性強的麥芽糖、糯米糕,而軟滑的裙帶菜湯就成為了考試禁忌,絕不能喝,恐怕會滑下落榜。祝願考生順利解題的要送餐叉、斧頭、卷紙、鏡子,因為有關解題的動詞和用這些工具的動詞是一樣的,這樣的文字游戲也算是一種精神寄託。現在送各種增強記憶力的保健品的也越來越多,有“考試通過”的字樣蘋果也非常熱門。商家們開動腦筋,開發各種高考禮品,在購物網站搜索“高考禮品”的關鍵字,能出現數千種禮物。
韓國高考考試科目的順序是國語(語文)、數學、英語、社會/科學(文綜、理綜),部分考生需要考第二外語/漢文(文言文)。和古代科舉類似,考生進入考場後一天都不得離開,直至考完,午餐需要帶盒飯解決。(一待一整天,這個要求還蠻嚴格的!)
去年考試時韓國首爾氣溫回升,陽光明媚,難得地躲開了高考寒流,有考生直接坐在操場上吃午飯。中午休息50分鐘後,下午考英語,聽力考試期間,韓國比往常要安靜許多,因為為了降低噪音不影響考生,民航客機在考試當日的起降都須避開下午1點10分到35分的聽力時間,駛過考場周邊的公交車、列車等也要減速緩行,避免鳴笛 。韓國總統樸槿惠為了給考生加油,還特地提前手書了字條拍照發到社交網絡上,內容是“肩負着祖國未來的各位考生是引領統一時代的大韓民國的棟樑,未來由自己來創造,祝願各位考生實現自己的夢想。”
下午四點多,考試即將結束,記者在一考點門外看到一群充滿期盼的家長們在等候,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的表情使人聯想起國內的學生父母們, 也讓記者回憶起自己當年高考的情景。遠遠看到一批學生走出來,剛才還在看手機或聊天的家長們目光一致轉向校門,尋找自己的孩子,然後揮手呼喚。孩子走近後,有的家長一把抱住,“考了一天辛苦啦”,有的家長拍拍肩膀以示鼓勵,“晚上咱們去吃大餐”。走出來的一些考生儘管一臉疲憊,還是神采奕奕,有的找自己的父母,有的幾個同學聚在一起討論考題,還有幾個女生看到家長頓時淚如雨下。雖然等候的家長很多,但也有不少學生聚在一起回家,並沒有人來接。記者還注意到一個小細節,可能是為了舒適,一些考生穿着厚襪子和拖鞋走出了考場,這也算是一種韓國特色吧。
考場外翹首期盼的家長。萬宇攝
為了獎勵苦讀多年的學生,韓國全社會都為高考考生提供優待, 考試後的一個月,只要帶上自己的准考證,考生走到哪都可以享受打折優惠,看電影、買衣服、旅游、餐飲都有優待。甚至有人以此牟利,在網上出售准考證。
韓聯社報道,當年的國語、數學難度都有所增加,而英語的難度則不斷降低。不過,越過這一天高考的門檻後,考生還不能放鬆,要想進入名校,接下來還需要準備各校的論述筆試和面試,這又是一座難關。(人民日報韓國分社記者 萬宇)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