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首爾倫敦東京 各國人口“逃離”大城市為哪般?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大城市因人口過度聚集而備受困擾。但在一些國際知名大都市,一場看似與大趨勢相左的市民“大逃離”也在悄然上演。由於高房價、養老難、環境差等種種原因,他們不得不選擇搬離市區以緩解各方面壓力。
美國:住房成本節節上漲 中産層逃離“紐洛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報道,近年來,由於住房成本節節上漲,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等美國知名大城市,越來越多的民眾已經或正在考慮選擇“逃離”。
特別是中産階層,既沒有富人的雄厚財力,也缺乏窮人享受的優惠政策,被逼得要麼改住小房子,要麼越搬越遠,直至徹底離開。
不少專家認為,都市房價的不斷上漲,不僅將工薪階層和中産階層擠出大城市、甚至拉進貧困人群,同時還加劇城市貧富差距,長此以往將從經濟、人才、文化等方面削弱城市的魅力所在。
美國:經濟蕭條 德克薩斯成移民新樂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美國文化中,“到德克薩斯去”曾是賭徒、逃犯和欠債者的無奈選擇。然而,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美國經濟以前,移民德州的潮流已經開始。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3年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至2013年期間,全美遷居至此的人比搬離此地的人多出100萬,其中大多是“逃離”紐約、洛杉磯和舊金山等繁華大都市的年輕人。
生活成本低,尤其房價低廉,是德州“擊敗”眾多大都市、吸引國內移民的主要原因。此外,低廉的生活開銷、更多的就業機會等也促成德州變為美國人心目中的“陽光地帶”。
英國:房價高交通堵 6萬戶家庭選擇從倫敦“撤離”

(圖片來源於網絡)
據一份針對英國房價的報告顯示,由於英國首都倫敦房價高企且與其他地區價差持續擴大,且交通擁堵空間擁擠,倫敦超過6萬戶居民在2015年內搬離了首都,選擇在其他地區購房安家。
目前,在倫敦置業的平均成本高達50萬英鎊(75萬美元)。自20年前有記錄以來,倫敦目前20歲至30歲自有住房者數量達最低水平,其中僅有45%左右的人擁有自己的獨立住房。
據某調查機構預測,2016年,“逃離”倫敦異地購置房屋的居民數量可能會繼續增加,因為仍有不少倫敦居民正在作此準備。
英國:壓力小機會多 伯明翰受移居者青睞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房價昂貴、交通超負荷、空間擁擠……英國首都倫敦的“大城市病”促使數以千計居民“逃離”,搬往伯明翰等更加清凈的城市。
伯明翰人口大約120萬,如今,隨着高速公路重新設計、地鐵翻新、寫字樓林立和特色建築拔地而起,伯明翰正在獲得新生。
比起在倫敦置業平均50萬英鎊的成本,伯明翰12萬英鎊的平均成本顯然更具競爭力。儘管伯明翰不屬於那種“紙醉金迷”的城市,但人們仍然認為這裡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韓國:首爾人口跌破千萬 20至39歲人群成“脫離”主體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數據顯示,隨着年輕人口的大量外遷,韓國首爾市今年的居民登記人口很可能將跌破千萬,屆時,韓國將再沒有一座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
首爾市政府的統計顯示,20至39歲年齡段的人群成為“脫首爾”的主體,佔據所有流出人口近一半的比例。這部分人群離開首爾,多是因為考慮到房價及租金的問題,進而選擇搬離首爾到周邊性價比更高的地區。
有人認為,作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年輕群體的離開將使首爾失去發展動力。如此一來,城市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口出生率降低反而成了城市未來發展不得不應對的一個新問題。
養老難致老人被擠出東京 政府出面“趕人”

(圖片來源:參考消息網)
作為全球著名的大都市,東京聚集了日本十分之一的人口,城市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而該地區老齡人口的不斷激增就像一個“定時炸彈”,已成為政府亟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根據日本政府發布的預測數據,未來10年,多達570萬的老年人將使目前已捉襟見肘的醫療資源更加不堪重負。屆時,將有超過13萬老年人無法申請到養老機構的床位。
對此,日本政府曾宣布將新設一項“地方補貼”,鼓勵老年人從東京都移居至地方,以緩解首都圈醫療、養老等方面壓力。而早在日本政府公布該措施前,不少老年人就早已因首都圈生活成本過高而被“擠”出東京。
(編輯:田明 文字來源: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環球網、中青網)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