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台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韓國頻道
首 頁 內政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社會科技評論娛樂旅游時尚留學圖片TV商務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推動地區合作

2015年10月30日 07:22:51 來源: 新華網

  圖為花叢映襯下的韓國首都首爾。圖片來源:新華/法新

  新華網北京10月30日電 李克強總理將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在首爾出席中斷三年後重新啟動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分析人士認為,中日韓是東亞主要經濟體和亞洲重要國家,三國合作對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重啟將為三國合作注入急需的政治動力,並為地區發展注入新活力。

  【合作轉折點】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是東亞地區合作至關緊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8年,中日韓首次舉行三國領導人會議,此後每年舉行一次。但2012年由於日本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的一系列舉動嚴重損害中日、韓日關係,三國合作熱度驟降,中日韓領導人年度會議也在連續舉行五次之後中斷。

  圖為2015年3月1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右)、韓國外交部次官補(部長助理)李京秀(中)、日本外務省審議官杉山晉輔在會前合影。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之所以能夠重啟,與中日和韓日關係近期有所改善密不可分。去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北京舉行第22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期間舉行會晤,由此打破兩國關係的冰封狀態。

  在去年東盟-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韓國總統樸槿惠&&,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舉行中日韓外長會議,並在之後舉行三國領導人會議。今年9月訪華期間,樸槿惠也曾在恢復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問題上尋求中方支持。

  圖為2015年3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與韓國外交部長尹炳世(中)、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在第七次中日韓外長會前合影。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認為,雖然會議重啟並不等於問題已經解決,但説明各方都有改善關係、管控分歧的意願。他説,高層會晤所創造的良好氛圍本身也會約束各方行為,並帶來各個層級的聯動效應,對改善三方關係、促進東北亞和平穩定起到積極作用。

  【命運共同體】

  中日韓不僅是近鄰,而且是亞洲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國家。三國總人口占東亞地區的70%,國內生産總值也佔整個亞洲地區的70%。“所以中日韓合作不僅對自身,更重要的是對整個亞太、亞洲合作都有重要的影響,”外交學院副院長江瑞平説。

  韓國《中央日報》中國研究所所長韓友德認為,當今世界要數東亞地區的發展最具活力,但作為地區發展的主要引擎,中日韓合作還是受到了政治和外交問題的影響。他希望此次會議能夠恢復東亞區域內的發展活力。

  在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國際關係學博士羽場久美子看來,中日韓三國應以此次領導人會議為契機,為三邊學者、民眾互訪交流創造更多條件,這將成為和平與繁榮的最大保證。日本國立山口大學副校長纐纈厚呼籲中日韓三國順勢而上,恢復例行領導人會議,並致力於建立友好關係,為未來建立“亞洲命運共同體”做準備。

  圖為2015年4月11日,在日本東京,中國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右)、日本國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中)與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官金鐘德合影。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國際産能合作、技術創新、發展戰略對接、自貿談判、區域經濟一體化等內容預計將成為此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熱點議題。會議結束後,三方有望就農業、貿易、環境等領域合作發表聯合聲明,並就歷史問題作出表態。

  【日本應負起責任】

  自2012年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之後,三國領導人會議一直處於中斷狀態。分析人士一致認為,主要責任在於日本方面。韓友德&&,日本和中韓兩國分別存在領土爭議,但歸根結底,是植根於日本錯誤歷史觀上的各種問題最終導致了會議中斷。

  羽場久美子則認為,日本方面對釣魚島的所謂“國有化”和安倍政府的右傾化,導致日本和中韓兩國關係急劇惡化,最終造成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中斷。她還指出,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之後支持率出現下降,為拉升支持率,安倍政府不得不改善與鄰國之間的關係。

  圖為2015年5月12日,在韓國首爾,(從左到右)中國談判代表王受文、韓國談判代表禹泰熙和日本談判代表長嶺安政合影。新華社記者姚琪琳攝

  日本日中友好協會事務局局長矢崎光晴説,日本政府今後應以正確言行在歷史認識等問題上取信中韓,並採取實際行動來推進地區合作。他敦促日本方面將外交中心從美國移至東亞地區,與中韓兩國同心協力,共同促進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和繁榮。

  矢崎光晴還認為,對於亞投行、“一帶一路”、東北亞命運共同體等區域發展倡議和構想,日本都應予以積極回應。(記者孫瑞軍、吳夏,編輯劉品然、袁帥,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那道“坎”困擾着韓日首腦會晤!

專家:李克強訪韓將開啟東北亞合作新局面

[責任編輯: 畢秋蘭 ]

Copyright © 2000 - 201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

版權所有 新華網

01002007137000000000000001110346134764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