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前大家就在探討房價會下跌,現在奧運會都已經結束了,可是北京房價也沒有看出要下跌的跡象,真不知道是該繼續觀望還是出手購房。”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的崔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困惑地説。
   記者採訪發現,隨著北京奧運會的結束,人們對後奧運時期樓市走勢愈發關注,同時許多消費者陷入了對房價漲與跌的認識困惑,也在買與不買之間猶豫不決。對此,業內人士和專家認為,奧運因素對房價影響作用不應盲目放大,奧運因素僅是影響房價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從未來看,樓盤供給量和政策面會否出現松動可能會對後奧運時期樓市走勢産生較大影響,短期內樓市將維持調整態勢,但前景依然樂觀。[詳情]

   盡管此前一直有人認為,奧運會後中國可能面臨著經濟增長放緩、物價居高不下的局面,但現在看來,這種觀點恐怕是憂慮過度了。至少在奧運結束後,通貨膨脹率持續走低存在很大的可能性,政府也有可能會借此時機進行油電價格改革。
   “奧運因素對下半年物價影響甚微。物價波動主要是由供需關係和經濟大環境決定的。”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陳中濤告訴記者,“總的來説,下半年物價壓力要比上半年小。”
   分析其原因,陳中濤表示:首先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得力。從年初的“雙防”到目前的“一保一控”,國家已經出臺了很多以抑制通貨膨脹為主要任務的政策。[詳情]

   早在奧運召開之前的7月,各界關于“熱錢”的討論就已經不絕于耳,“隨著對奧運預期的完結,‘熱錢’或在奧運之後出走,使房價股價大跌”的觀點一度讓中國股市和樓市投資者們心神不寧。央行、海關和商務部將今年6月相關經濟數據公布後,按有些專家估算“熱錢”的方法統計當月資本凈流出約190.6億美元,這更為“熱錢”撤出論套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閉幕,“熱錢”持有者究竟是看多還是看空中國後奧運經濟走勢?股市和樓市近來的波動跟“熱錢”到底有幾分關聯?我國資金跨境流動的政策取向又是如何?[詳情]

  北京奧運會剛剛落下帷幕,北京2008奧運文化活動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市文化局副局級巡視員阮蘭玉就收到了一些區縣提交的奧運文化廣場活動報告。
   “從報告上看,大家都在思考兩件事”,阮蘭玉説,“一是奧運會及相關活動給北京留下了什麼;二是我們如何借助這些‘奧運財富’或者叫‘奧運遺産’,實現城市文化體係的自我升值。”
   奧運文化廣場是“人文奧運”的最佳注腳。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廣場活動每天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中外觀眾參與其中。統計數字顯示,7月13日開幕至8月22日,26個奧運文化廣場安排的各類演出共計419場次,共計接納遊客約230萬人次。[詳情]

  奧運會的舉辦不僅帶給北京一場以基礎設施的更新完善為基礎的現代化盛宴,而且一直以來“共識不少、呼聲挺高、進展不快”的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也因此加速了數年,這已經成為目前經濟學界的普遍共識。在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正面臨經濟轉型的今天,京津冀幸運地因此機緣被推至中國經濟舞臺的聚光燈下。
“如果説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設施基礎是北京奧運給中國留下的幸運兒,那麼合力打造沿高速公路形成的産業帶、借奧運東風加速京津冀産業和城市經濟一體化,則應當提升到國家規劃的高度來做。”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研究中心主任陳少峰説。[詳情]

  “場館、道路、美食和中國文化……北京帶給我的驚喜太多了。我回國後一定邀請我的朋友再來北京旅遊。”作為法國擊劍隊的教練的夫人,朱莉去過很多奧運承辦城市,但談起北京,他的語調依然充滿著激動和向往。

  打破多項世界紀錄的“鳥巢”、“水立方”等場館,便利的交通,完善的旅遊接待和服務……剛剛過去的奧運會為旅遊業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改變。據國際旅遊組織預測,2015年,中國將成為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隨著中國知名度的提升,中國旅遊業也將在奧運會後迎來新的高潮。[詳情]

  北京奧運會不僅是體育的大賽和盛會,更是各國企業在賽場內外展開競爭博弈的商戰盛會,數十家中國企業成為奧運會讚助商,更有通過其他途徑參與進來的本土企業,它們通過奧運平臺展示企業形象,提升綜合實力,實現企業國際化夢想。除了得到品牌和市場的推廣,它們更實現了技術和創新上的飛躍。隨著北京奧運的帷幕緩緩落下,面對強勁的競爭對手,第一次觸碰奧運商機的中國企業究竟交上了一份怎樣的答卷?它們高昂的讚助、行銷費用花得值不值?奧運又留給了它們一筆怎樣的經歷和財富呢?[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