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媒體説,房價下跌60%比較極端,但下跌30%則是共識。我們不知道這個“共識”是怎麼得來的,反正筆者對這個“共識”有質疑。 最近炒閒置房,這有什麼意義呢?人家的財物有支配權,還輪不到虛偽的指責,因為自己的財産是虧是盈利是自己的事情。再説,各種各樣的黑等率、空置率也證明不了市場的供應量是超額的,不然,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的缺口為什麼還是那麼大?為什麼很多人用實際行動而不是用所謂的高音喇叭來宣告自己的購房呢?市場不看你説什麼,你説什麼都沒用,市場看你在做什麼?如果大家真的都不買,房價自然不會自動漲上去,如果是説一套做一套,那市場自然會顯現出來。別搞一些自己騙自己的弱智游戲了,老老實實的分析市場是正事。 房地産市場十幾年來幾乎成為單邊上漲的市場,這裡並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因為黃金也曾經上演這麼一出。1971年廢除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制定的黃金本位制後,黃金從35美元每盎司開始起,到了80年達到一個高峰值852美元每盎司。當然,後來的又進入了20多年的套牢時期。原油價格上漲也有這麼一段“光輝的歷程”,究其原因,房地産、黃金以及原油都經歷了這麼一段從管制到市場化的一個歷史進程。 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從98年真正意義出現商品房之後,經歷十倍以上的上漲,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但事出還是有因的,就是房地産市場具有明顯的國家壟斷特徵。 第一,就是土地供給壟斷。這種壟斷供應,就像糧食被壟斷一樣,下游産品必須要接受長期的緊缺型原料供給,以便使得價格趨勢向上得以進行。由於最牛新政的效果微乎其微,找幾個替罪羊以便敷衍塞責就出現了,國土部以道德的名義強烈斥責開發商囤地,問題是開發商為什麼要囤地。這些土地的閒置是被逼出來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原料還要漲,下家當然要囤地,這是理性經濟人的做法,如果中國的企業家不懂這個,還搞什麼市場經濟?豈不是太蠢太笨。土地供應增長的速率低於市場需求增長的速率,這是舉國上下都知道的,而這種供應低速率其實是抬高價格的做法,但卻被冠以保護土地紅線的名義進行的。 既然城市化是歷史大趨勢,沒有土地怎麼進行城市化?至於農産品的安全問題,主要是靠激勵機制和科技進步來進行,沒有這些土地再多也照樣餓死人,三年自然災害我們的土地不是很多嗎,而且人口又比現在少,照樣餓死不少人。土地的配置應當根據市場的供給來實現其價值最大化,而不是根據一些莫須有的東西來確定。但我們的思路沒有改變,憑什麼説市場下跌30%是市場共識?因此,這種説法是不負責任的,再説,檢驗預測的最基本的東西的是事實,而不是一些人的大嘴巴。 第二,金融系統受到明顯的調控控制,信貸政策也是朝令夕改。很多人問,銀行是不是被房地産綁架了,我們説,不是,是銀行在綁架房地産。到今年3月末,房地産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的比重高達20%,高達9萬億元;加上以房地産為抵押的其他貸款,與房地産相關的貸款已經接近信貸總量的一半,有20萬億元左右。其實,不僅僅是銀行綁架房地産,很多行業都在綁架房地産,逼着房地産拖着疲憊的身體充當火車頭。大家都把寶壓在房地産身上,各種資本、經濟指標都和房地産做了一樣的方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做空一起做空,要做多一起做多。各種從實體經濟轉過來的資本形成對房地産的巨大需求,不僅僅是開發商在扛着房價,各種資本、各項指標都在扛着房價。信貸政策越是收緊,避險資本越是跑進來的快,越是不準幾套貸款,越是想方設法的進來。宏觀調控起到了反作用,因此,在這樣的作用下,房價下跌30%是市場的共識嗎? 為什麼各種資本以及各行各業都要將寶壓在和房地産同樣的預期之上,這是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的。按道理來説,你不能斥責什麼,你要是有錢你也是一樣做,這是個體理性的做法。但個體理性不等於集體理性,當大量個體都把身家性命都壓在和房地産一個方向上,你是決策者你能怎麼樣?要知道,市場的決定是看行動而不是看説什麼?諸君不是常常聽到,如果要是跌了,我就要出手了。因此,不要看説什麼,説的都是虛的,要看做什麼。 為什麼大家要將自身綁在房子上,主要的原因是大家料定,當幾乎所有的人都將安全綁定在一個標的物上,大家會拼命用行動而不是語言來維護這個標的物的安全,大家都能得到安全,再説,有這麼畸形的金融供給和土地供給,導致的房屋供給是滿足不了各種各樣的需求的,無論是剛性的需求也好,還是各種財富需求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