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間圖書庫存碼洋增長近1倍
出版業“亞健康”
2013-02-20   作者:楊旭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析

  以“品”促銷釀庫存風險

  “爛書”成劣幣驅逐好書

  銷售有限,卻過量生産,自然就會産生庫存。而這樣的生産模式似乎已經是出版界的主流,“為了刺激銷售,出書品種飛漲;出書越多,滯銷風險自然越大。”這個由來已久的出版怪圈,在鬱椿德看來愈演愈烈。

  靠增加品種數來推動銷售,極易積重難返。“傳統書業的不景氣是不爭事實,電子閱讀的衝擊,國民閱讀率的走低,都讓選題的命中率大幅降低。”面對越來越冷淡的市場和越來越挑剔的讀者,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副社長謝文輝坦言,出版社只有密集發射選題,才有可能擊中細分市場、激起購買欲。

  但這樣的密集發射,似乎並沒有讓出版市場擺脫萎靡。從2005年到2011年,全國出版的圖書品種數從22.25萬增至36.95萬,增幅為66%;在同一個時間區段,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出版社自辦發行單位純銷售冊(張、份、盒)數,增長的幅度不到4%——也就是説,66%的品種增長,只帶動不到4%的銷量增加,如此懸殊的“銷售有限、生産過量”,勢必一路推高庫存。

  開卷公司研究總監楊偉認為,由於品种太多、精力分攤,使得國內出版社質、量兼顧的初衷最終難抵量多質低的現實。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則把這種傾向歸納為“重數量輕質量、重經濟利潤輕社會效益、重簡單出版輕文化傳承”。

  這樣的風氣,被不少業內人士歸咎於“不生不死”的出版生態。在中國,出版社的准入仍然依靠審批制,“總量規劃”讓出版社的數量一直維持在580家左右,市場之手基本失靈。

  正是因為這種行政福利,讓不少出版社依靠“賣書號、印教材”就能活下去。這樣的現象,中華書局發行部主任胡大慶見得多了,“與其費盡心力在市場拼殺,不如背靠行政壁壘好乘涼。”於是,低層次的跟風出版蔚然成風,蹭一把、撈一筆就走的短視行為讓胡大慶頗為痛心,“跟風的産品經不起市場推敲,大部分只能落入無效庫存的地窖裏。”

  提高庫存之外,這類低質圖書的真正危害,還在於阻擋好書的出路。“一個市場的持續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好産品。但是低質圖書慣常使用的低價策略,將優質圖書也拖入價格戰的泥潭。”謝文輝介紹,外研社的圖書就經常疲於應付無休止的價格戰,極大壓縮了出版社的利潤空間,導致沒有能力生産更多更好的圖書,“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出版界尤為明顯。”


123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海圖書館推出“年度閱讀對賬單” 2013-02-20
“家是避風的港灣”圖書朗誦會舉辦 2013-02-07
打擊網絡盜版意味着更多電子圖書銷售 2013-02-06
實體書店仍是圖書發行最主要渠道 2013-02-05
法圖書市場並未崩潰 2013-02-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