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間圖書庫存碼洋增長近1倍
出版業“亞健康”
2013-02-20   作者:楊旭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字號

  圖書出版品種世界第一、日報發行量世界第一、電視劇生産量世界第一、電影生産量世界第三,引人矚目的數字紀錄標刻了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度。但是,光鮮的數字背後,卻存在“滯脹”的隱憂:不少電影只能是影院“一日游”甚至“難見天日”、圖書庫存成為出版業越來越重的包袱——沒有發展的增長,製造的只是一戳即破的泡沫;品種爆發的背後,潛藏的卻是精品難尋的現實。

  文化庫存,數量幾何?積壓産品,如何盤活?輕裝上陣,怎樣實現?本版解碼欄目今起關注文化庫存,探求中國文化産業的“減負”之路。

  ——編 者

  

  庫存碼洋超銷售150億元

  實際差距或比統計更驚人

  目前,中國每年出版的圖書品種數,冠絕全球:2002年時便領先美國四成有餘,9年後更是超越了美國一個“身位”,達37萬種,是美國的一倍還多。

  繁榮的景象之下,卻是日漸沉重的庫存負荷。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出版社自辦發行單位純銷售額從2005年的403.95億元增長到了2011年的653.59億元,而年末庫存則從482.92億元飛漲到804.05億元。6年時間,兩者的剪刀差從近79億元增長至150億元——庫存跑贏了銷售,更多圖書只能在倉庫中蒙塵。

  實際的狀況,似乎比統計數字更嚴重。“600多億元的銷售額,其實應該扣除200億元左右的中小學課本銷售,這一部分基本上不會有庫存。”上海出版社經營管理協會理事長、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鬱椿德的分析,讓存銷比(庫存碼洋與銷售額的比例)從賬面的1.23:1拉大到1.77:1——每一元銷售額的實現,都要以近2元的庫存額為代價,“1:1的存銷比,對我國出版業而言比較合適。”

  而無效庫存的高佔比,更讓人憂心。圖書大都屬於長銷性産品,流通周期較長,“備有比一般快速消費行業更多的庫存,是出版業的特性”。依據鬱椿德的從業經驗來看,一般出版社的庫存中有70%左右是出版1年以上的書籍,其中相當部分圖書的盤活率較低,極易從有效庫存淪為無效庫存,變成“死書”。

  “死書”越滾越多,出版業健康亮起紅燈,如何才能阻止無效庫存的惡性滋長?


123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海圖書館推出“年度閱讀對賬單” 2013-02-20
“家是避風的港灣”圖書朗誦會舉辦 2013-02-07
打擊網絡盜版意味着更多電子圖書銷售 2013-02-06
實體書店仍是圖書發行最主要渠道 2013-02-05
法圖書市場並未崩潰 2013-02-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