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 財智
|
經參 思想
|
經參 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經濟參考網讀書頻道
一、不要為錢工作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白話文:聖人遇事謙讓後退,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紛爭之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正是因為他的無私,才成就了他的私。 美國布隆伯格公司2002年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當年個人資産已經達到305億美元的巴菲特仍在拿着低廉的工資——33萬美元/年,相當於一名硅谷的軟體工程師。在提薪之前,他的工資長時間保持在10萬美元/年的水平上。 在大家驚呼巴菲特如此“廉價”的時候,巴菲特只説了一句話:不要為錢工作! 巴菲特從小就有致富的夢想。可是當被問及為什麼那麼想要變為富人時,年僅12歲的小巴菲特回答到:“我並不是想要很多錢,我只是覺得讓錢慢慢增多會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剛從哥倫比亞商學院畢業的時候,他甚至要求過無薪到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任職。老師最後給他提供了工作機會時,巴菲特連工資都沒有問便坐上了下一班飛機。 巴菲特這種“不問薪酬”的工作態度體現了一种經營的理念。在我們的工作中,大多數人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種交易:我為老闆打工,老闆給我工資。但是在巴菲特眼中,工作是一份事業,是應該用來經營的。這種理念一方面可以讓其工作時更為用心,也更開心。巴菲特自己就經常在家裏熬夜分析財務報表,但他並不覺得辛苦。另一方面,他也不會為工作所累,在他覺得事業不如意的時候,他可以輕易退出或者轉行。1969年,當華爾街和美國股民陷入對股票狂熱的渴求,爭搶得不可開交時,巴菲特並沒參加搶購,他賣出股票、解散公司,置身於股票市場之外。這讓他避免了接下來的市場崩潰。 而我們過於專注於工資條,結果把自己吊死在工資條上,我們工作不開心,不如意。我們更不敢退出或者更換工作,因為這樣,我們的收支會在瞬間失去平衡。 我們不僅自己給自己判了有期徒刑,更自己延長了自己的“刑期”。我們的慾望很多,可是實現的很少。要給我們自己“減刑”,或者降低我們的慾望,或者改變我們的心境。還有更聰明的做法就是“經營”,經營我們自己的收支情況,降低我們對工作收入的依賴,或者熱愛我們的工作,將其當成一份事業來經營。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頁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