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兩 會 國 內 國 際 深 度 財 金 産 經 商 情 人 物 現 場 互 動 視 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要讓農民分享土地的真實價值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失地農民人數已達4000萬至5000萬人。失去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部分農民成了務農無地、進城無崗、生活無保的困難群體。
  兩會期間,部分代表委員指出,當前土地徵用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體現之一是失地農民問題,而過低的土地徵用補償費直接導致部分失地農民生活失去保障。
  為此,部分代表委員建議:要讓農民分享土地的真實價值。[詳情]
完善徵地補償制度
  近年來,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徵用了大量農村集體土地。有些地方徵地補償安置工作不到位,損害了被徵地農民的利益,由此引發群眾上訪事件時有發生,影響了社會穩定。為此,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陳家驊和福建省科學院研究員、農業專家謝華安提出,改進和完善徵地補償制度,是促進農村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的當務之急。[詳情]
將土地流轉與社會保障相結合
  “隨着土地承包30年不變政策的落實、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土地流轉速度明顯加快,這有利於增加農業投入,也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為此,必須將土地流轉與社會保障相結合。”這是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陳凌孚提交的提案中獲悉的。[詳情]
失地農民問題影響農業、農村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教授謝德體告訴記者,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了用地的宏觀調控力度,但各類建設佔用耕地的現象仍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失地農民有4000萬至5000萬人。失地農民問題已經成為比下崗工人問題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失地農民問題不能很好解決,必將嚴重影響農業、農村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詳情]
放任土地流失我們愧對子孫
  “我國現在處於一個由農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進軍的重要轉型時期,大量佔用土地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必須是有計劃的徵用,而且要確保土地資源節約使用的原則,如果再不堵住土地流失的黑洞,任其蔓延,其後果將會十分嚴重,我們這代人將會成為歷史罪人而愧對子孫後代。”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鮑義志憂心地對記者説。 [詳情]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