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兩 會 國 內 國 際 深 度 財 金 産 經 商 情 人 物 現 場 互 動 視 角 文摘頻道 觀點頻道
 
謝德體委員:失地農民問題影響農業、農村發展
    2007-03-16    本報記者:萬棟 李佳鵬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教授謝德體告訴記者,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了用地的宏觀調控力度,但各類建設佔用耕地的現象仍十分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失地農民有4000萬至5000萬人。失地農民問題已經成為比下崗工人問題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失地農民問題不能很好解決,必將嚴重影響農業、農村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
  為此,謝德體委員提了五點建議。首先,要堅持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理順土地産權關係,賦予農民物權性質的土地承包權,讓他們真正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權統一的土地産權,從根本上解決現行土地産權關係中責任主體不明確的問題,增強對農民土地的産權保護。
  其次,應該較大幅度提高補償標準。現階段各地的補償標準總體上偏低,中間環節從中獲利太多。根據市場的土地價格和農村社會保障的需要,合理提高農村徵地補償標準,有利於解決失地農民經濟收入困難的問題,促進農村生産力和經濟社會發展。
  再次,對於土地徵用,要採取區別對待、逐步解決的原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被徵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具備條件的地區要盡快建立適合被徵地農民特點的社會保障制度,並制定城鄉社會保險制度銜接和轉換的辦法,推動被徵地農民逐步進入城市社會。
  另外,針對新出現的失地農民,要按照年老(符合退休年齡)、病殘(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和青壯年人員分類解決的辦法,對年老病殘人員以“政府補一點、業主補一點、個人出一點”的形式建立專門的社保基金,徹底使他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基本生活有保障;建立個人醫療、養老賬戶,並逐步納入城鎮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同時,切實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全面提高失地農民的就業能力。
  最後,要切實保護耕地和農民利益,進一步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決杜絕各種亂圈、亂佔耕地的行為。嚴格按照“徵地手續不齊全、不完備的項目,不能開工;沒有與農民就徵地補償民主協商、達成協定的項目,不能開工;徵地補償款沒有兌現到農民手裏、各種補償不到位的項目,不能開工”的規定,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相關稿件
代表委員抨擊明星亂代言 2007-03-16
陸兵代表:廣西積極尋求“海上突破” 2007-03-16
王守禎代表:煤炭業應加快整合重組步伐 2007-03-16
代表委員建言力剎“短信誘騙”歪風 2007-03-16
周屏代表:電信計時計費裝置應實施第三方監督 2007-03-16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工作人員 | &&我們 | 友情鏈結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