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報告:目前只是上樓 距離人的城鎮化尚遠
2014-02-10   作者:李澤民 彭斐 韓冰 彭小東 孫衛濤 金微 鄢銀嬋 查道坤 華強 杜冉樂 黃俊玲 謝振宇 岳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字號

  桃之“憂憂”:川東鄉鎮的現代農業試驗

  交通的改善,給西充縣李橋鄉這一四川東北小鄉鎮的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機。

  “李橋是平凡的偏遠小鄉鎮,但也有它的特色。現在交通(從)瓶頸變為優勢,加之生態環境好,發展有優勢。”作為四川省西充縣李橋鄉的新任黨委書記,李輝自2013年5月上任後,開始着力推動當地發展桃樹種植,到目前已達千畝。

  “以前傳統農業要佔90%以上,目前為70%左右,力爭到2015年下降到40%以下。”1月30日,在李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描述的李橋逐步擺脫對傳統農業的依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未來藍圖中,種桃無疑是其關鍵支點,“在未來3~5年內,桃樹種植計劃發展5000畝左右”,將佔全鄉耕地面積近半數。

  李橋鄉種桃發展現代農業,將不可避免地遭遇一些“攔路虎”:農村勞動力缺乏、桃子銷路等問題。但無論成功與否,都對國內數以萬計的小鄉鎮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優勢:交通條件改善

  在過境李橋鄉的一段高速路兩側,兩座小山丘腰際分佈着新種植不久的數千株小桃樹,小樹剛高過膝,新土還有些泛紅。這是李橋鄉2村農戶黃雷(音)家的桃園主要所在地,作為全鄉桃樹種植目前僅有的四個承包經營大戶之一,其共種植了230畝桃樹。

  黃雷及妻子何女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他家種植桃樹所涉土地囊括了該村附近4個居民小組、近百戶的土地,以及新開的一大片荒地。據黃雷夫婦介紹,自家的桃園已成為全鄉桃樹種植的示範點,未來他們希望將其發展成有機桃。

  包括黃雷在內的李橋鄉諸多農民願意發展桃樹種植的基礎在於,如今多條高速公路的過境,使得鄉里原來的交通瓶頸變為優勢。

  “李橋鄉總人口為11700人,現有耕地保護面積大約為1.3萬畝,計稅面積1萬畝左右,以傳統農業和養殖業為主,(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大概是5400元。”李橋鄉鄉長鮮承紅介紹稱,這低於全縣的平均水平。

  談及如今重點發展桃樹的規劃初衷,李輝將交通優勢放在首位,“李橋地處西充縣的偏遠鄉鎮,資源匱乏,過去受交通限制,是交通瓶頸地帶。”如今,多條高速公路的過境以及縣鄉級公路的改善,使得原本的瓶頸變為優勢。目前,廣南、巴南、成德南高速公路途經李橋鄉的8個村39個居民小組。由此,鄉新一屆政府班子上任後,經過調研決定在高速路沿線重點發展桃樹種植産業帶。

  之所以選擇種植桃樹,主要是由於緊鄰的古樓鎮已有成熟的桃樹種植經驗。

  “古樓鎮在香桃(充國香桃,西充縣的農業品牌之一)種植上取得成功,我鄉和古樓鎮毗鄰,甚至有的村民間還存在親戚關係,他們對那邊果農的生産情況有所了解,自身就很有動力,政府也希望發展現代農業,給予政策支持。”李輝&&。

  據鮮承紅介紹,2013年底以來,李橋鄉共種植了約5萬株桃樹,總面積超過1000畝,共涉及高速公路沿線的5個村。具體模式上,桃樹苗由鄉里無償提供,並給予農戶一定的栽植經費補助。

  難題:勞動力不足

  雖然鄰鎮已有種桃成功經驗,但在李輝看來,李橋的後發優勢在於品種和機制上。李輝介紹,就發展的機制和模式上,全鄉主要規劃3種發展方式:一是建立合作社;二是採取承包經營(企業經營)的形式,採取土地流轉的方式,流轉土地供承包經營,黃雷的桃園便是其中之一;三是農民自主發展,政府給予技術和其他政策的支持。目前,李橋鄉的發展主要依靠後兩種模式。

  鮮承紅則介紹,目前,全鄉的千余畝桃樹種植面積中,其中4戶承包經營共計六七百畝;其餘為群眾自主種植,“積極性較好,但也存在管護問題”。

  桃樹種植及之後的管護都需要勞動力,但目前農村勞動力的不足,也是橫亙在李橋鄉發展農業經濟面前的難題之一。

  一位熟悉當地情況的李橋鄉某村居民小組人士私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於勞動力不足等考慮,其所在的居民小組到目前並未發展桃樹種植。

  在種植桃樹面積較多的黃雷所在的2村,也明顯面臨着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村支書黃奎模介紹,該村共種植了300多畝桃樹,農民自主發展的總面積也有100余畝,但目前該村的勞動力明顯偏少。

  “我們共有13個社(居民小組),400多戶人家,共1300多人,但大多數都外出打工了。據去年10月前後我們選舉時的統計,只有500多人在家,其中不少是兒童,所以勞動力較少。”黃奎模介紹。

  “沒有勞力去經營。”鮮承紅也視其為當下發展桃樹種植等現代農業面臨的困難之一。

  “我鄉勞動力大量外出打工,勞動力缺乏”,談及推廣桃樹種植過程中面臨的困難,李輝也坦承,“最明顯的(問題)是勞動力匱乏,以及土地分散承包和個別農民的利益問題,還有種植業的投入大、風險高、見效慢。”

  因此李輝更希望發展承包經營和合作社模式。李輝&&,承包經營和合作社模式是大趨勢,李橋鄉在桃樹承包經營方面,希望做到雙向選擇,桃樹種植規模希望達到數百畝以上。

  挑戰:如何解決銷路

  記者了解到,去年西充縣舉辦的首屆桃花節,極大促進了當地桃子的銷售。交通的改善以及宣傳力度的加大,都使得古樓鎮的桃子由曾經的滯銷變為暢銷。

  雖然鄰近的古樓鎮有了熱銷的案例,但3年後李橋鄉多達千畝的桃樹挂果後的銷路問題如何解決,也是擺在農戶和當地政府面前的挑戰。

  “若按照2013年(古樓鎮)的情況,不愁銷路。”黃雷介紹道,其種植的桃樹分為早中晚三種,桃子成熟期可從5月持續到9月,“可以分期採摘,緩解存儲過多的問題”。

  “它的特點是口感好、脆且保證甜度、儲存期長。”李輝認為,目前李橋鄉選取的桃子品種上有一定優勢,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是“如何對接市場變化的問題”。

  曾在古樓鎮工作過,對當地桃子銷售難題深有體會的李輝,對於未來有着怎樣的初步想法呢?

  “古樓前期是用禮品桃拉動,優點是價格較高,能夠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也對香桃的質量和管護提出了高要求,缺點是量比較小。我們今後的銷售我想還是兩句話:一個是請進來,二個是走出去。”李輝&&。

  在李輝看來,“請進來”就是要主動對接外邊的大市場,比如成渝各地,前提是利用品種和産品優勢去開拓市場,採取政府搭橋,“我們鋪路,主動打入外地市場”。

  “原始産品的産值,在農業産業鏈中的比重很低,因此需要在銷售和加工環節做文章。”李輝&&,想“走出去”就需要在銷售和加工環節增加附加值。

  對此,鮮承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目前國內鮮桃的深加工尚在探索之中,將來或能找到更可行的技術和模式。

  有多年銷售經驗的黃雷似乎更果敢和堅決,“實在不行,我自己開個小車拉出去賣。”

  未來:爭取資金和人才

  李橋鄉發展特色農業、現代農業面臨怎樣的問題?“現代農業的投入嚴重不足是最大問題。”鮮承紅&&,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更大的投入,同時地方財政投入不均衡也是問題所在,如今李橋鄉已獲得了更多的政策、財政支持。

  談及未來發展的關鍵點,鮮承紅&&,“進一步改善交通條件,更多爭取資金和人才。”

  未來,李輝希望加大桃樹的種植規模,“現在正在基礎階段,今後的發展方向是體現一種規模效應,通過規模作為基礎,在機制體制上進行創新,最終力爭在這3~5年內要把我們全鄉傳統農業比重較大的局面轉變為現在農業佔主導地位。”

  “現在我們準備在高速公路貫穿的8個村成規模種植桃樹。”李輝&&,“在未來3~5年內,計劃發展5000畝左右。希望把我們的傳統農業的比重降到40%以下”。

  據李輝介紹,在全鄉農業經濟産業結構中,以前傳統農業高達90%以上,目前仍佔70%左右。按照全鄉萬畝的耕地面積算,現代農業佔比60%約換算為6000畝以上,初步規劃為“大致為5000畝香桃,1000~2000畝的其他産業”。此外,還規劃主要依託李橋河發展高端花木種植産業。


12345678910111213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小縣城陷城鎮化病:新房過剩 公務員被攤派賣房 2014-02-07
華南城模式:探索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多贏解決方案 2014-01-28
李偉:社會轉型是城鎮化轉型關鍵 2014-01-24
國研中心主任李偉:社會轉型是城鎮化轉型關鍵 2014-01-24
三中全會將推動城鎮化走質量型道路 2014-01-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