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國務院&&了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若干意見,將“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海西”建設的重要內容 ,並且強調“海西”加快發展的過程中,採取“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等舉措。生態資源、區位環境獨具先天之優勢的閩北南平進一步明確建設“海西”綠色腹地的區域發展目標。南平推進這一區域發展宏偉目標,既是對長期以來注重生態保護的延續,更是抓住國家“海西”戰略的發展契機和踐行科學發展觀。國家“海西”戰略實施一周年之際,記者從多個視角,聚焦南平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協調建設,探尋一個生態大市的光榮與夢想。
 

生態與發展一根毛竹挑“兩端”

    一根毛竹,十年前只為竹農換來一杯酒錢,十年後撐起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富民産業群。名列“中國竹子之鄉”榜首的閩北建甌市在發展低碳竹産業的同時,獨辟一條“以竹代木”的生態保護路徑,一根小小毛竹挑起了生態保護與快速發展的“兩端”。[詳情]
生態理念引領綠色發展

閩北縣市黨政“一把手”們的“生態情結”

    記者在閩北地區邵武、建陽、建甌、順昌等縣市採訪期間深切地感受到,生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理念牢牢扎根在這裡每一位黨政“一把手”的腦中,他們一談到經濟發展,説得最多是要加強生態保護,打造發展的生態資源優勢。[詳情]
浙商眼中的生態閩北

林改“頭雁”的啟示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一如我國的各項改革,走的是“試點先行”的漸進式道路。近年來,林改工作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相繼完成,而在這場林改的雁陣中,處於“頭雁”位置的福建南平給後來者帶來哪些啟示?[詳情]
股份合作制林場“後林改”時代的標本
合作造林:林業集約經營的新樣本
武夷山:政府“租山養綠”

大紅袍的前世今生

    大紅袍,烏龍茶係武夷岩茶之王。茶界泰斗張天福曾對其評價:“凡茶香種種,有品種香、土壤香、氣候香、加工香,武夷岩茶四香具備。”而王者大紅袍,自然匯聚了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産地武夷山的靈秀清透氣息,更具不同凡響的品質與韻味。[詳情]
“八閩首府”閩&源深
不解之謎:邵武奇茶能碎銅
齊天大聖牽起兩岸神緣

 版權所有:經濟參考報《新經濟地理專刊》  責任編輯:陳曉東   網站美編:張小潔

 
-- 更多主題閱讀 --
重整大關中
曹妃甸:渤海灣上的耀眼明珠
閩北南平:生態大市的光榮與夢想
瀋陽經濟區:東北經濟新坐標
濱海新區:中國崛起新支點
“三次開發”釋放“聚寶盆”潛力
國家戰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
安徽皖江城市帶乘風起航
海南:破繭欲成蝶
浙江:山海協作工程掃描
解讀新重慶:開放•色彩•統籌
觸摸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義烏
黃河三角洲
內蒙古:奇蹟•軌跡
全球金融危機下的浙江經濟新觀察
鼠標指點太原
廣西:使命•夢想
甘肅:絲路重譜求變圖強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