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黨員帶頭動起來 鄉村振興顯風采

2022-02-25 08:22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定安龍門鎮大山村堅持黨建引領,繪就一幅“村靚、民富、人和美”的鄉村藍圖

  黨員帶頭動起來 鄉村振興顯風采

  濃郁的咖啡香氣撲鼻而來,循味而至,一間木質咖啡屋內,三三兩兩的游客正圍坐閒談……2月24日,漫步在定安縣龍門鎮大山村,可以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滿滿活力。

  成片的果園芳香四溢;休閒公園裏,孩子們你追我趕;清新雅致的鄉村庭院、色彩斑斕的藝術墻畫,無不展現出這座美麗鄉村的勃勃生機。

  在鎮村黨員幹部的共同帶動下,如今的大山村正通過黨建引領繪就一幅“村靚、民富、人和美”的鄉村藍圖,蹚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黨員先行

  壘出來的美麗庭院

  傍晚,大山村的路燈亮起來,村民紛紛走出家門,散步、聊天。新鮮的空氣、舒適的環境,讓村民們感慨,過去這一年,大山村變化太大了。

  晴天一身塵,雨天一身泥;垃圾桶亂擺,蚊蠅滿天飛……在龍門鎮組織委員馬尚文的記憶裏,這是大山村曾經的寫照。

  2021年8月,定安縣委發出聚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號召。龍門鎮決定,將大山村作為典型重點推進。這本是好事,可愁於沒有專項資金的鎮村幹部此時卻陷入兩難。

  面對囊中羞澀的窘境,龍門鎮黨委會和大山村黨支部沒有等着上級下撥資金,選擇了迎難而上自己探索。沒錢怎麼辦?黨員幹部決定“自力更生”,從策劃、設計再到動工建設,帶着村民一起幹。

  可黨員幹部多次宣傳發動,還有不少村民遲遲不動工。有村民質疑:“過去這樣的項目都是委託專業公司幹,鎮村幹部沒有一點經驗,怎麼可能幹得起來?”

  面對村民的不理解,黨員幹部選擇用行動回應。鎮裏的幹部帶頭上陣,村裏的幹部分頭行動,無論是工作日還是休息日,只要有空,大山村裏總會出現他們的身影。大山村黨支部書記倪志堅等村幹部更是拿自家“開刀”,在村裏率先打造美麗庭院。村裏幾位老黨員每天與幹部們一起壘石頭、清垃圾,給村民們樹立起榜樣。

  村莊一步步蛻變,群眾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顧慮打消了。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創建隊伍,有人出錢,有人出點子,有人讓地,還有人不計報酬出勞力。

  黨員群眾齊心協力,讓兩個多月後的大山村煥然一新。

  集思廣益

  幹出來的特色産業

  如何讓美麗鄉村更加富裕?包括倪志堅在內的村幹部一直在思索。

  在大山村主幹道邊上,有座十多米高的水塔,其暗灰的色調似乎與周圍遍野的綠植不太協調。水塔雖高,但其主要部分是在空中,地面上只立着幾根支柱。從水塔建成起,幹部們就在琢磨如何用好這塊被“浪費”的建設用地。

  “我們希望能發展一個與鄉村旅游挂鉤的項目,既能為大山帶來人氣,又能給村民增加收入。”倪志堅説,正當大夥迷茫時,有外出村民提議建設一個咖啡屋,“這個點子完全滿足了我們的需求”。

  在龍門鎮政府的資金扶持下,一間坐落於水塔下的大山咖啡屋很快建成了。

  海南日報記者看到,木質結構的大山咖啡屋整體設計風格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店內不僅有專業的咖啡製作機器,還有沖泡各式咖啡所需的器皿。得知大山村建了咖啡屋,有不少游客聞訊而來。

  大山村黨員幹部莫安罡介紹,除了大山咖啡屋,村裏還在着力推動蓮霧採摘園、黃皮採摘園、紅心橙果園、大山冷泉等一批鄉村旅游景點的打造。“隨着旅游産品不斷豐富,大山村將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産業振興之路。”他充滿信心地説。

  化解糾紛

  讓出來的公共綠地

  去年,村裏全力打造和諧公園時,幾戶存有土地糾紛的村民,把大夥兒辛辛苦苦壘好的石墻一下推倒了。看著自己動手忙活了幾天的勞動成果化為烏有,在場的幹部和群眾都有些灰心。

  倪志堅告訴記者,在農村,村民利益問題錯綜複雜,土地糾紛更是眾多“硬骨頭”中最難啃的一塊。對此,村裏的黨員幹部運用類似的調解方式,積極推動土地糾紛的化解。

  石墻推倒後不久,村裏一吳姓村民和鄰居倪姓村民,又一次因土地問題鬧了起來。這次,有幹部從實際出發提議,把這塊長期存在爭議、雜草叢生的撂荒地交給村委會進行開發,當作村裏的公共用地用於鄉村建設,“要是把這塊地利用好了,你們兩家人以後也能從中受益。”在眾人的勸導下,最終,兩家人同意了。

  “你看,這就是當初那塊爭了幾十年的地。”倪志堅指着不遠處的紅星廣場説,經過幹部們的設計改造,撂荒地如今成了大山村裏的景觀公園,公園內,一顆由石頭壘成的紅星耀眼奪目。廣場對面,是一幅富美的大山圖景。

  除了紅星廣場,如今的大山村還建起了十姓公園、七彩公園,其中有不少是村民自己讓出的土地。

  “黨員幹部就是我們的領路人。”不少村民向記者感慨。看著正一步步蛻變的大山村,大家“跟黨走”的信念越發堅定。(記者 葉媛媛 通訊員 張博)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1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