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加快建設産業聚焦、區域協調的自由貿易港

2022-09-08 08:47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海南加快建設産業聚焦、區域協調的自由貿易港

  “兩大引擎”推動高品質發展

  近日,在海口國家高新區藥谷工業園齊魯制藥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項目施工現場,吊車揮舞長臂,施工人員繁忙有序;

  在被稱為海南“工業心臟”的洋浦經濟開發區,海南煉化廠區裏機器聲轟鳴,目前産能已恢復到了疫情發生前的90%,有力保障了我省成品油及液化氣穩定供應。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海南自貿港經濟發展依然強勁搏動,顯示出難得的韌性。

  時間的指針撥回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向全世界鄭重宣布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海南並強調,要把海南更好發展起來,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是根本出路。要聚焦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係。要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力度。要突出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把構建現代産業體係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兩大引擎”,各類市場主體踴躍響應,現代産業格局正在形成,人民群眾獲得感穩步增強。

  “兩大引擎”驅動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歷史性走在全國前列

  高品質發展,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應有之義。經濟總量小、産業基礎差的海南,如何實現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省委書記沈曉明指出,堅持高品質發展,建設産業聚焦、區域協調的自由貿易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品質發展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根本出路。要充分發揮現代産業體係和區域協調發展“兩大引擎”作用,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省長馮飛表示,要瞄準更具發展潛力、更加合理、更高品質的現代産業體係,狠抓工作落實,奮力開創産業發展高品質、經濟結構現代化、創新平臺高端化的新局面。

  近年來,持續奏響練內功、轉動能、引外力“經濟轉型三部曲”,經濟高品質發展從“調理肌體”轉向“強身健體”。

  練內功,向“優”要“動力”。海南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破除“房地産依賴症”,自2018年實施嚴格的房地産調控措施以來,海南房地産開發投資大幅收縮,2020年房地産調控闖關成功,投資實現正增長8%,2021年投資增速加快至10.2%,兩年平均增速達9.1%,增速位于全國前列。

  轉動能,向“新”要“聚力”。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産業增加值佔比達七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八成,成為海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主要支柱。

  引外力,向“外”要“磁力”。南海之濱,連續兩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成功舉辦,其溢出效應讓海南的國外朋友圈不斷擴大。2021年,我省外向型經濟延續高增長。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6.2%。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增長92.6%。

  外向型經濟勢頭良好,入籍“中國洋浦港”國際船舶33艘,2021年貨物貿易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經濟外向度五年提高8.2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累計超過90億美元,接近之前30年的總和。

  質,穩步提升;量,合理增長。海南經濟結構越來越優,韌性越來越強。特別是2021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歷史性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11.2%,增速位居全國第二;兩年平均增長7.3%,位居全國第一。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9%,增速全國第七。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0.2%,超年度設定10%增速0.2個百分點,全國排名第七。

  聚力四大主導産業

  讓現代産業體係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産業,是經濟發展的筋骨。發展産業,既要“操其要于上”,做好頂層設計,錨定方向,也要“分其詳于下”,把握産業發展的著力點。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南牢牢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聚力發展四大主導産業,致力于讓海南現代産業體係這棵大樹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重點園區是承載産業發展的主陣地,園區發展,讓自貿港主導産業發展路線圖日漸變為施工圖、實景圖。

  9月2日,博鰲超級醫院漸凍症多學科會診中心正式成立。當天,首位漸凍症患者通過多學科綜合會診後順利住院治療。這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引進一項項先進醫療技術、吸引國際創新藥械扎堆落地,一批批優質項目接連入駐的縮影。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海南同步組建11個重點園區,以此率先承接海南自貿港相關政策,做大流量、做成亮點。2021年,11個重點園區實現營業收入過萬億元、較上年翻番。完成稅收收入超580億元、固定資産投資超850億元,以不足2%的土地面積貢獻全省超四成稅收和近三成投資。

  有了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載體,如何培育壯大一片茁壯成長的“産業林”?

  看旅遊業,全域旅遊融合發展,亮點頻現。在文昌龍樓看火箭發射、追逐星辰大海;在海南國際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暢享藝術之旅;“體育+旅遊”加快發展……2021年,全省接待遊客8100.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384.3億元,分別增長25.5%和58.6%。

  看現代服務業,經濟增長“新引擎”動能強勁。2021年,全省服務業(第三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高于整體經濟4.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2.5%。今年8月31日,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我省組織交易團參加並展示了海南服務貿易的亮點與成績單。今年1月至7月,海南服務進出口合計180.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34%。

  看高新技術産業,發力起勢打造産業發展新高地。2021年,海南啟動“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海南生態軟件園建成安全可控區塊鏈平臺,啟動創建國家區塊鏈試驗區。海口復興城互聯網資訊産業園吸引13家國內互聯網頭部企業入駐……

  石油化工新材料高品質發展提速。依托洋浦和東方兩大園區載體,加快重點項目的引進和建設,補齊油氣産業鏈短板。中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全面投産,百萬噸乙烯等關鍵性産業鏈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數據顯示,海南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過去五年年均增長超過40%,過去五年增長將近5倍。去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的營業收入佔全省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已超35%。

  借力自身“溫度”“深度”“緯度”優勢,海南還加快打造“陸海空”三大科技創新高地: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揭牌運作,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正式成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等一批重大深海科研成果在三亞先後落地,我國萬米潛次和人數躍居世界首位;文昌航太城組建航太技術創新中心……

  儋洋一體化開新局

  區域協調發展賦能高品質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引擎”。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是省委省政府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改革決策,打響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區域協調發展“第一槍”。

  一塊薄薄的玻璃上,表面平滑,通上電源後可發出各色光源,放在水中,不僅能長時間照明,且不長苔蘚。

  “這個産品可廣泛用于海洋及水下景觀照明、引導照明、海洋牧場及海洋平臺水下智能照明監控等。”海南中質獵鷹智能勘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峰説,他十分看好儋洋一體化的發展前景,未來將把洋浦作為公司研發生産的重要基地。

  推動産城融合,將加速推動儋州(洋浦)兩地由“物理疊加”到“化學反應”。今年上半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儋州(洋浦)不斷放大“1+1>2”的改革效應,逆勢而上,實現快速增長。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去年以來,海南不斷推動海口經濟圈、三亞經濟圈一體化縱深拓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率先互聯互通共用,超前謀劃經濟圈城際軌道交通項目。

  截至目前,將打造成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標桿工程和傳世之作的海南環島旅遊公路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0.63億元,佔預算總投資143.9億元的56.03%。不久的未來,它將從空間維度上打通區域協調發展的“任督二脈”。

  省發改委副主任許蘭認為,海口、三亞、儋洋經濟圈作為區域協調發展的三個增長極,通過合理分工、樞紐帶動、産業鏈供應鏈協同、公共設施互聯共用等協調、一體發展,將帶動周邊市縣一體化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步伐不斷提速。7月29日,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第一批項目集中開工,標誌著海南自貿港“一號工程”全面啟動。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海南將開啟新征程。(記者 傅人意)

[責任編輯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98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