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自貿港人才發展論壇舉行
優化人才生態 強化智力支撐
人才是決定海南自貿港建設成敗的關鍵變量。7月7日下午,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九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海南自貿港峰會自貿港人才發展論壇在三亞舉行。論壇上,與會海歸人士圍繞“廣聚全球高層次人才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主題,從政策支持、服務提升、軟硬體打造等角度,共商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之策。
“34年前,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10萬‘闖海人’來到海南尋夢創業。如今,海南廣聚全球高層次人才服務自貿港建設,邀約‘百萬人才進海南’。”論壇主持人、歐美同學會研究院留學人員研究中心主任陶慶華的介紹,讓與會嘉賓讀出了一直以來海南對人才的渴望和引才的誠意。
“2018年4月以來,截至今年5月31日,全省共引進人才44.6萬人,認定高層次人才3.2萬人次。”論壇上,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發展局局長周廉芬首先從引才計劃、引才優勢、服務體系、政策創新等四個方面,為與會嘉賓展現了海南自貿港人才發展概況。特別是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兩個15%”政策、境外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等體制機制創新,讓與會的海歸人士印象深刻。
今後五年橫跨封關運作前後,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期。如何讓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是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原巡視員、原副局長李志剛提出了政治生態、文化生態、産業生態、人才結構生態、社會生活生態和自然生態的人才治理模式和服務理念。他認為,海南可以在優化智慧成果轉化運用的産業生態方面,積極探索知識産權證券化和信用擔保機制。
“由於部分留學回國人員曾長期在國外學習、生活,對中國的國情缺乏深刻認識和了解。我們需要通過開展國情教育活動,讓他們了解一個更全面的中國,幫助他們盡快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姚望&&。
“對於已經落戶到海南、在海南工作的海歸,我們要去發揮他們的作用。”重慶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重慶盛世榮華建設集團董事長喻春喜認為,海南要拓寬海歸人才了解自貿港政策和總體規劃的渠道,幫助海歸人才做好職業規劃。同時,搭建好海歸智庫、眾創空間和海歸小鎮等平台,聯動海內外名校和海歸組織,聚焦政府産業政策、招商引資、産業規劃、項目孵化等方向進行研究。
“海南還要將人才發展與産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的發展進程協同起來,打造人才創新創業優質生態圈。”中國社會科學院&港澳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所研究員支振鋒對北京、上海、杭州及粵港澳大灣區等人才創新創業集聚發展的區域進行評估,提出要加快構建法治化的人才發展格局,以順應海南自貿港人才競爭的新趨勢、新要求。
“海南自貿港獨特的稅制設計,有利於海南更好地匯聚國內國外資本、人才要素。”海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海南自貿港人才發展研究院院長李世傑建議,要用足用好政策措施,包括人才的培養政策、保障政策等,同時探索更為高效、健全的離岸創新創業機制,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健全人才保障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為全方位推進自貿港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記者昂穎)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