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海南奕海貿易有限公司深海網箱養殖場內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將一網網鮮活石斑魚進行打撈、裝箱,海關關員在旁一箱箱仔細查檢,核對貨證。經海關查驗合格後,這批重達20噸的鮮活海魚將從三亞啟程,經由港珠澳大橋運往香港。
“活魚出口特點就是‘鮮、活、急’,幸好有了出口‘綠色通道’,讓我們能以這麼快的速度進行裝運,保證了這批出口鮮魚的成活率!”海南奕海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多吉説。
此前,海口海關所屬三亞海關通過走訪調研發現,通關時效是影響出口活魚存活率的關鍵點之一。“為提升活魚出口通關效率,我們開通了‘鮮活易腐農食産品綠色通道’,應用屬地查檢作業系統及檢驗檢疫證書‘雲簽發’功能,水海産品實現了即檢、即裝、即走。”三亞海關查檢科副科長王純豪説。
據了解,為支持海南深海養殖活魚加速出口,三亞海關根據企業訴求,不定期到水海産品出口企業開展上門服務,“手把手”指導企業做好疫病防控,幫扶企業提高自檢自控能力,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同時,積極推動“監管前移”,及時掌握企業出口計劃,精準開展疫病監測和風險監測,從源頭把控産品質量。據統計,今年1—9月,海口海關驗放各類水海産品貨值30.9億元,同比增長20.7%。(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陳淑娟)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