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加工增值超過30%(含)貨物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政策助企降本增效
稅收優惠,企業發展更有幹勁
5月31日上午,在海南維力醫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力醫療)生産車間內,智能搬運機器人按照作業程序往來運送着上千斤的模具,奶白色的天然乳膠在經過冷卻定型、切割、清洗消毒等工序後,完成打包。
“這是我們一次性使用乳膠導尿管的生産線,原材料從馬來西亞進口,目前訂單比較飽和,車間正按排産計劃趕生産。”維力醫療總經理賀勇慎説。
隨後,這一箱箱生産完成的産品將進入海關監管倉庫,完成出關申報手續後發往廣州市。
發往內地市場,為何還需要海關監管?這是由於維力醫療成為“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政策制度試點擴區試點企業,其産品可享受加工增值超過30%(含)貨物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政策。
政策紅利如何轉換為發展優勢?賀勇慎指着從地下倉庫被源源不斷抽送到生産線上的奶白色天然乳膠説道:“從去年2月起,我們借助加工增值超30%免關稅政策共進口1200噸乳膠,節省了100萬餘元的關稅,目前公司每週都會有訂單出區,保持每週發貨2—3次。”
於企業而言,政策的順利落地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的生産成本,轉化為更具有優勢的産品競爭力。去年,維力醫療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這也增強了企業在海南自貿港發展的信心和活力。
於消費者而言,企業低成本優勢向産業鏈下游傳導,有利於廣大國內消費者能夠用上更優惠的高端醫療産品。
在試點的1年半時間內,賀勇慎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報關流程愈發便利。“在海關、商務、高新區等多部門的聯動下,我們的加工增值系統不斷得到優化,報關費用也從每月約2萬元下降到現在的每月3000元。”賀勇慎説。
海口國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截至4月底,高新區已獲批試點企業6家,佔區外試點企業的2/3,加工增值産品累計“二線”出區850票,貨值超3億元,核銷關稅160萬元。(記者 郭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