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白沙發展“咖啡+山蘭”套種産業 一地多收 增産又增收
近日,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過後,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鄉紅旗村佔地90畝的咖啡種植基地裏,一行行咖啡幼苗植株長勢良好,農戶們在行間距處忙着將一粒粒山蘭稻種子埋進土裏。這是白沙首次嘗試“咖啡+山蘭”套種産業,旨在助農實現“一地多收”。
“從種下咖啡幼苗到開始挂果,至少需要3年時間,一般要等5年後才陸續迎來豐産期。”白沙隕石嶺咖啡産業致富帶頭人成宗培介紹,一畝地一般只栽種120株至150株咖啡,植株行間距較大,再加上咖啡樹生長周期較長,如何合理利用咖啡種植園的空間再套種其它的短期作物,實現“一地多收”顯得十分重要。
元門鄉農技人員介紹,山蘭旱稻是黎族群眾傳統農耕作物,屬於淺根係農作物,從播種到收成一般只需5個月時間,畝産量僅有200斤左右,但營養價值較高且口感很好,近年來産業效益較為可觀。而且,待稻穀收成之後,餘下的秸稈亦可就地制肥用於“反哺”咖啡植株,可謂“一舉兩得”。元門鄉黨委委員、副鄉長符春川介紹,今年以來,在充分調研並與農技部門合作的基礎上,元門鄉有關部門選定紅旗村其中一處位於緩坡地帶的咖啡種植園作為“試驗田”,開始嘗試發展“咖啡+山蘭”套種産業。
“這批咖啡幼苗是去年才完成栽種的,樹冠很小,山蘭稻植株也不會太茂密,兩者幾乎不會相互遮擋陽光。”對於這一套種新産業,成宗培充滿了期待。(記者曾毓慧 通訊員李亞萍)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