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在海南法院2022年度知識産權司法保護狀況新聞發布會上,省高院發布了2022年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本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既有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等典型知識産權案件,也有計算機軟體開發、植物新品種保護等新類型案件;既覆蓋餐飲服務、商品裝潢等傳統産業領域,也涉及種業保護、軟體開發等新興領域。
在“陳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一案中,法院認定以營利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權,侵權影視作品數量達到五百以上,屬於情節嚴重,構成侵犯著作權犯罪,應當依法予以懲處。通過刑事審判有力打擊侵犯知識産權犯罪行為,明確傳遞知識産權嚴格保護的強烈信號。
在艷陽下公司案中,依法保護了他人正當使用的權利,明確了註冊商標中含有地域性商品通用名稱,他人非商標性使用,不構成侵權,從而引導誠信訴訟,是弘揚誠實信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實踐。
在哈工大升創研究院(三亞)有限公司案,明確了構成倣冒名稱混淆的不正當競爭行為認定宗旨和導向,對於維護公平競爭秩序、引導行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小龍翻大江”案中,認定如果僅對在全國範圍內都有一定影響的“商品裝潢”給予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事實上等於為具有一定影響的“商品裝潢”的保護設置了全國馳名的門檻,等同於未註冊的馳名商標保護,有悖於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意圖。因此,在我國境內市場具有一定影響,並非要求相關産品或服務在全國範圍內均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該案例通過優質高效的裁判,較好保護和激勵創新,平衡了權利人和侵權人利益。
在“女人春天公司”案中,當特許經營合同中競業限制的期限、範圍等合同條款約定不明,在司法裁量處理糾紛時,需要對約定禁業的具體期限、區域範圍以及經濟補償等情況予以綜合考慮,從正當性與合理性出發,平衡特許人與被特許人的利益。
在“都蜜5號”案中,法律、司法解釋未明確規定植物新品種臨時保護期使用費糾紛是否應當支持權利人維權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法院依法根據公平原則予以支持,該案加強了對植物新品種權人的保護,促進了甜瓜種業自主創新。該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産權案件。
這些案例展現了海南法院認真落實中央、省委關於保護和激勵創新的工作要求,強化系統思維,突出問題導向,維護競爭秩序,有效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的生動實踐,對優化自貿港營商環境,提升法院知識産權審判工作的影響力具有積極作用。(崔善紅)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