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復蘇帶來消費回暖

2023-04-26 08:15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從網紅沖浪館到各類飲食店,從DIY手作坊到縣域雜貨店——

  海南旅游復蘇帶來消費回暖

  “今年以來生意很好,最近客流量更是比去年同期漲了五六倍,九成都是外地游客。”4月25日,三亞市新民街,已經開了十幾年的本地特色小吃店——太婆抱羅粉店裏人聲鼎沸、香氣四溢,老闆黃奕忙得不亦樂乎。

  他告訴記者,自己雖然是廣東人,但20年前就來到海南和本地老師傅學做抱羅粉,後來自己開店。過去3年,三亞旅游業受到很大衝擊,餐飲行業也受到影響,但隨着海南旅游業強勁復蘇,餐飲等消費業在迅速升溫。

  “今年以來我們店常常爆滿,晚餐時段幾乎都要排隊等位。”黃奕開心地説。在大眾點評網上,太婆抱羅粉常年佔據同類店排名前三的位置,本地餐飲小館變身“新網紅”,全國各地的食客紛紛打卡留言。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游客總人數增長22.5%;服務業明顯回升,增加值同比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同比增長了6.7%。

  在三亞、海口、萬寧等地,走進街頭巷尾,亮眼的消費數據在萬千實體的“好生意”裏得到印證:從網紅沖浪館到各類飲食店,從DIY手作坊到縣域雜貨店,海南旅游熱正進一步激活本地消費,而即時零售、線上化等經營手段也成為經濟回暖的有效“助推器”。

  美團平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海南相關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了近80%。熱門城市中,三亞搜索量同比增長近60%,海口、萬寧相關搜索量增長近100%。全省線上線下消費同頻共振,復蘇態勢明顯,以海口為例,一季度到店餐飲訂單量同比增長近40%,即時零售訂單量增幅近20%。

  旅游復蘇刺激的不僅是餐飲消費,本地沖浪俱樂部也迎來“開門紅”,三亞市後海村的撿浪俱樂部就是典型例子。

  “我們首先講解下沖浪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這是板面,這是尾鰭,這是腳繩——”。在三亞後海村,撿浪俱樂部負責人楊興業站在海灘上,向報名體驗沖浪體驗課的游客耐心介紹。他告訴記者,最近幾個月游客明顯增多,俱樂部每天都能接20單左右的體驗課程,高峰期的訂單量可以達到80多單。

  楊興業説,俱樂部的經營目前還需要“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我們剛開業就接入了線上平台,通過線上曝光率和團購引流,讓俱樂部更快搭上文旅復蘇的快車,抓住了消費復蘇的機會,店裏業績實現快速增長。”

  從城市到縣域,創新業態也成為拉動消費“新引擎”。

  “今年1月開始,我們感受到消費明顯回暖了。”海口無重力·毛毛毯店舖負責人許洋説,像他們這類DIY小店屬於新業態,這兩年在年輕人群體裏很火,疊加海南旅游業復蘇,店裏的生意正越來越好,“今年以來,店裏客流量增幅超過60%,外地游客明顯增多。”

  “還挺驚喜的,很多年輕游客來海南玩,還會抽空來動手製作毛毯。”許洋説。由於店面並不開設在臨街地段,“線上化運營”也成為這家新業態“樓中店”的秘密武器。“我們前期全靠線上平台引流,目前團購訂單為店裏帶來了近一倍的增量。”

  除三亞、海口等傳統熱門旅游城市外,海南縣域市場的實體商戶也在積極“觸網上線”,通過“線上下單、線下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新業態拓寬銷路,助力全省經濟復蘇跑出“加速度”。

  陵水黎族自治縣英州鎮一家主營游泳用品的商店店主吳先生&&,現在的游客都是輕裝旅游,臨時來玩,缺什麼東西來了也能隨時買,“我們開通了外賣平台,泳衣、小孩的游泳圈、手機防水袋,都賣得不錯。”(記者 邵長春)

[責任編輯 韓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6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