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法院多方聯動調處5起土地糾紛案,及時調解讓3000多畝林地“復活”
2022-04-28 15:20:10 來源: 荊楚網

  “調解非常及時,3000多畝林地復活了!”近日,大冶法院還地橋法庭成功調解5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原告與被告黃金湖某生態公司雙方當事每人平均給法官點讚。

  2015年至2017年期間,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冶市還地橋鎮引進農業生態項目,土庫村、長嶺村、村民余某等分別將3000余畝集體土地流轉給黃金湖某生態公司用于農業開發,雙方簽訂《土地流轉協議》《補充協議》。土地交付使用後,某生態公司支付了部分土地流轉租金,剩余土地流轉租金拖欠未付。2村委會和3村民分別將黃金湖某生態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合同、恢復並返還耕地,判令被告支付流轉費、管理費等共260萬余元。

  “受疫情影響,公司資金周轉出現問題,一旦終止合同,前期投入的4000萬元就打水漂了!”還地橋法庭書記員吳力等送達傳票時,公司董事長陳某滿腹苦水。

  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尹泓陷入深思,被告欠付這麼多租金,構成了違約,原告要求解除合同並無法律障礙。適值春耕時節,如果機械執法,簡單一判了之,合同一旦解除,土地仍然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原狀,3000多畝土地的閒置,給村委會、村民造成當季種植的損失難以估量,而被告公司前期數千萬元的投入亦無法挽回,雙方振興鄉村的初衷將胎死腹中。

  為此,尹泓決定多做雙方調解工作,促進鄉村振興項目落地落實,減少村委會和村民經濟損失,他多次驅車到原告和被告公司,主持2次集中調解和無數次電話、微信溝通,但原告對被告公司缺乏信任,不願退讓,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為此,尹泓啟動訴調對接工作機制,邀請鎮領導、鄉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綜治辦、司法所共同參與調解。調解人員從鄉村振興、土地利用、農民增收等方面,向雙方當事人剖析雙方面臨的困境,釋明法律規定,分析法律後果,對被告遲延履行支付承包費義務的行為進行批評教育,鼓勵原告“放水養魚”,促進雙方合作共贏,共度時艱。

  “該給的錢要給,不能寒了村民的心”“公司的困難是暫時的,公司渡過難關發展好了,安排村民除草、栽樹,村民可以實現家門口就業。”在大家的耐心調解下,雙方當事人終于自願達成調解協議:土地流轉合同繼續履行;被告定于2022年12月底前付清所欠土地流轉租金及管理費。

  本案解紛過程,係還地橋法庭打造“服務臨空經濟區”特色法庭,開展一鎮一策、一庭一室等“四個一”活動的縮影,是該法庭能動司法,實現辦案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經濟效果相統一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隨著黃石臨空經濟區·還地橋鎮跨越發展,土地流轉、拆遷等引發的涉農村土地權益糾紛不斷增多,還地橋法庭高度重視涉企、涉民生案件的審理,大力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助力鄉村振興,優化營商環境。今年一季度,還地橋法庭各項工作實現開門紅,無一上訴發回、改判案件,調解率達70%。(張國慶)

相關新聞

關注新華網公眾號

下載新華網客戶端

同心守“滬”係列連線訪談

同心守“滬”係列連線訪談

分享至手機

大冶法院多方聯動調處5起土地糾紛案,及時調解讓3000多畝林地“復活”-新華網
大冶法院還地橋法庭成功調解5起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0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