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筆樓|真的舍不得!-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千筆樓|真的舍不得!

2023-07-07 17:20:57  來源:新華網

  夏季,是離別的季節。

  完成中考高考的學子離開母校,與同學老師作別;大學畢業生離開校園,與相伴多年的師友作別……

  在廣袤的鄉村大地,還有另一種離別:朝夕相處的第一書記離任,村民冒雨告別;工作隊輪換,村民含淚相送……

  男女老少一大群人,有的擁抱握手,有的含淚耳語,雨水泥水淚水挂在臉上,有些土氣,但滿含實誠,給人溫暖和力量。

  一句句告別,道不盡村民的感激和不舍;一次次擁抱,透露著幹部和村民的魚水情深。

“舍不得你走!”

  清晨,貴州省獨山縣影山鎮友芝村還籠罩在一片薄霧中。

  天灰濛濛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不少村民早早來到朗木樹組廣場,給駐村第一書記莫光勝送行。

  五年前,莫光勝主動請纓,來到友芝村做了駐村第一書記。2021年,任滿到期,當地村民聯名寫申請挽留,于是,莫光勝一幹又是兩年。

  村民們站的這個地方,當年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泥地。如今,已建成了平整寬闊的混凝土廣場,大家在這裏聚會健身、休閒娛樂。

  “這是莫書記爭取資金修建的。”

  “莫書記駐村這些年,給我們修廣場、建基站,幫我們發展刺梨,帶我們致富增收,幹了不少實事。”

  細雨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件件、一樁樁,盤點起莫書記這幾年給村裏辦的實事。

  “你最有發言權。別的不説,就刺梨這一項,你家去年就有20多萬元吧?”

  被問的村民,叫孟志賢。他的臉上,有好收成的喜悅,有高收入的羞澀,更多的是離別的沉重和落寞。

  “莫書記,我們舍不得你走!”

  “得空一定回來看看!”

  村民把自家出産的大米、雞蛋、辣椒,還有一針一線手工縫納的鞋墊,硬往車裏塞。莫光勝一個勁兒推辭,但好像也無可奈何。

  莫光勝和村民一一握手,叮囑他們各自需要注意的具體事情。大家點頭答應,有的紅了眼眶,有的掉下了眼淚……

   貴州省獨山縣影山鎮友芝村原駐村第一書記莫光勝(右)與群眾道別。新華社發(柏玉迪 攝)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後,各地各部門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1年以來,全國有20.96萬名駐村第一書記、56.3萬名駐村工作隊員扎根一線。如今,兩年過去,隨著任期結束,新幹部到任,和莫光勝一樣,許多駐村幹部將要離開。

“做些有意義的事,讓村子有所改變”

  相似的場景,還出現在貴州省德江縣沙溪土家族鄉大寨村。

  來自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的劉傑,兩年前來到大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面對大寨村這樣一個山清水秀、古香古樸的村寨,如何讓村民能夠富起來?劉傑説,這是他來到村子後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為此,他走村寨、訪群眾,了解村情,和村民商討發展計策,為村子找到一條發展旅遊業的路子。

  基礎條件不好,就從建設抓起。他籌集社會資本400多萬元,拓寬大寨村的道路,平整村裏的廣場,整治村子的環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沒有名氣,就加大宣傳力度。利用自己文藝專業的特長,劉傑拍下大量短視頻,把大寨村的古樸靜謐、清涼美麗,通過網絡介紹到全國。隨著一個個短視頻的熱播,一個偏遠山村,一時成為遠近聞名的流量村。遊客慕名而來,村裏的旅遊業起來了,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貴州省德江縣沙溪土家族鄉大寨村原駐村第一書記劉傑(右)與村裏的天麻種植戶交流。新華社發(闕莉淑 攝)

  兩年下來,村民們告別了“下雨出門雙腳泥,夜晚出門兩眼黑”的生活。

  村民都説,劉傑黑了、瘦了,是累的。劉傑説,一切辛苦都值得。

  得知劉傑離任要走,大寨村的村民自然舍不得他。

  “在有限的時間裏,一定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讓村子有所改變。”這是劉傑經常説的一句話,也是他用實際行動踐行的諾言。

  很多駐村幹部,就是懷著這樣淳樸而美好的願望,遠離親人,來到偏僻鄉村,與村民同吃同住,為改變山村的面貌奔忙。他們用全身心的努力和付出,換來農村的發展和變化。這一切,村民都看在了眼裏,記在了心裏。

  一份長長的交接清單

  輪換離開之際,貴陽市開陽縣長紅村原駐村第一書記楊勝武看著金燦燦的枇杷林,眼裏滿是不舍。

  為了幫助繼任者盡快掌握村情,他寫下長長的交接清單:“長紅村全村枇杷種植面積達1700余畝,目前,投産1200畝,年産值在1500余萬元以上。枇杷産業是長紅村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之一,前景良好,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拓寬銷路……”

  這樣的交接,記錄著對工作的思考和設想,也透露出對村民的牽挂和不舍。

  和楊勝武一樣,不少幹部任期已到,但仍記挂著一些項目沒有完成,一些想法沒有落地。于是,有人選擇留下,再幹兩年;有人寫下細致綿長的交接清單,獻出發展的“錦囊妙計”,方便後來者更快上手……

  駐村有期限,服務無盡頭。鄉村振興的接力棒,在一批又一批駐村幹部的手中傳遞。

  2021年以來,僅在貴州,就有1萬多支駐村工作隊、3萬多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投身鄉野。他們用自身的“辛苦指數”,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貴州省開陽縣長紅村原駐村第一書記楊勝武(左)指導群眾辦理業務填寫表格。新華社記者向定傑攝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只要始終懷著一顆為民服務的初心,把群眾真正放在心上,為群眾謀福利、辦實事,不論是長期留守,還是短期駐扎,群眾都會把你記在心裏,都會“舍不得你走!”

  就像大家熟知的那句話:“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只有心裏裝著人民,人民才會把你高高捧起”。

  出品:李俊

  監制:常愛玲、齊慧傑、周寧、令偉家

  統籌:令偉家

  終審:于衛亞、安濤、張越、張煥、何險峰

  文字:向定傑

  漫畫:潘紅宇

  編輯:李代祥、繆異星、張鐸、陶虹

[責任編輯:王雪松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