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強鏈補鏈興業態 農業增收底氣足-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強鏈補鏈興業態 農業增收底氣足

2024-11-25 10:42:21  來源:貴州日報

  紅紅火火的産業,生機勃勃的土地,承載着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水城獼猴桃、麻江藍莓、遵義朝天椒……一個個特色産業成為農民的致富産業。酸湯、刺梨汁、興仁薏仁米……越來越多的農産品火爆“出圈”。近年來,貴州依託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資源,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建成産業集群,為農民增收致富增添了底氣。

  産業發展加速集聚,是貴州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的一大特徵。我省已形成茶園面積10萬畝以上主産縣29個,建立專業菜地60萬畝、調劑菜地20萬畝,30畝以上集中連片辣椒種植面積達150萬畝,1000畝以上中藥材基地330個,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3816家,初步形成相對集中連片的農産品生産基地。

  集群成勢激活發展

  産業發展起來了,人口多起來了,村莊也越來越美。説起茶産業帶來的變化,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龍鳳村黨總支部書記伍榮明直言,茶産業的發展吸引了眾多客商前來,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2015年以來,龍鳳村引進群峰茶莊、美麗茶園等11家企業,總投資8億余元。在雄安、天津、上海、深圳等地,有龍鳳村招商引資企業建設的運營中心,將茶文化、茶品牌、茶生態更好地推廣出去。

  伴隨着茶産業機械化、自動化、清潔化加工生産步伐的加快,湄潭縣不斷調整茶産業結構,扶持一批茶業龍頭企業,進一步突出品牌效應,提升茶産業效益,實現了茶葉生産的集群化和標準化,讓湄潭茶産業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湄潭經開區貴州黔茶聯盟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通過標準化、清潔化的示範生産線,採集相關加工工藝的關鍵數據,然後與成員企業進行分享。

  如今,黔茶聯盟堅持聚焦優勢産業,通過集中化服務,以標準化的加工技術平台建設為抓手,把金牌加工企業集中到孵化基地,對企業在技術加工、産品檢測、冷鏈倉儲、金融服務、産銷服務、文創服務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幫助,讓更多企業從作坊式加工提升到規模化生産。

  茶産業的不斷發展,使得湄潭茶葉加工企業快速增長壯大,實現了企業集群化生産,形成了以湄潭經濟開發區、湄江街道核桃壩村、興隆鎮紅坪工業園區、永興鎮工業園區等為核心的企業集群。這樣的企業集群化發展,不但讓茶葉加工在電、路、水等基本要素配置方面優勢凸顯,更是在大幅度提升湄潭茶葉加工效能的同時,保障了茶葉質量安全,讓湄潭茶産業進一步提質增效。

  作為四年蟬聯“中國茶業百強縣(全國重點産茶縣域)”第一名的湄潭,其“湄潭縣乾淨茶加工産業集群”已入選貴州省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這對促進我省茶葉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有着積極作用。

  園區化引領現代化

  加快發展農業全産業鏈,推進集聚集群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做強現代農業園區是其中重要抓手。

  今秋,六盤水市水城區米籮鎮俄戛村村民王勇最開心的事,是他家的獼猴桃又迎來一個大豐收。“我們的果子賣得不錯,大家都幹勁十足。”在米籮鎮,獼猴桃産業發展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村民因為獼猴桃這顆“金果果”過上了好日子,而獼猴桃産業的風生水起,與水城區現代農業産業園密不可分。

  作為我省首批獲准創建的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水城區現代農業産業園2024年獼猴桃“噸産園”平均單産1009公斤,畝産值達2萬元。

  聚焦特色獼猴桃産業,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目前,水城區現代農業産業園果園運輸通道覆蓋率達100%,引灌建設覆蓋率78%,智能噴灌建設2萬畝,成功打造“&&獼猴桃産業帶”,建成5條獼猴桃果袋生産線、2套花粉加工生産線、13座氣調保鮮庫、7個配套分選包裝車間、2條獼猴桃分選線、15&冷鏈物流車,總箱容140噸,滿足當前獼猴桃産能的鮮果貯藏、運輸、分選、包裝需要。

  不斷釋放鄉村振興新勢能,在貴州的各個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全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培育特而強、聚而合、富而美的産業集聚高地不勝枚舉。

  黔南州貴定縣聚焦全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推動農業從種養環節向農産品加工流通等二三産業延伸,進一步實現都市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的聚集、夯實和壯大,着力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新突破。

  龍裏縣粵黔協作現代農業産業園為當地農業産業轉型升級和群眾增收致富開闢了新路徑,推動了龍裏縣現代農業産業的全鏈條打造。

  聚“鏈”成群産業躍升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特産。貴州正積極打造高原夏秋蔬菜産業集群、山地冬閒油菜産業集群、朝天椒産業集群、山地食用菌産業集群、肉牛産業集群。如何充分利用農業特色資源優勢,打造高質量特色農業産業集群?

  貴州亮歡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年産1萬噸的全自動智能發酵紅酸湯、白酸湯生産線已經投産。在黔東南州&江、劍河縣等地,公司與農戶簽約稻田養魚,促進350多戶500餘人創業就業。

  黔東南州麻江縣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的釀造車間裏,3萬多個酸湯發酵壇(罐),年發酵(存儲)酸湯産能高達23000余噸,其生産的酸湯火鍋底料、酸湯粉等系列美食將迅速發往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市場,登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為加快推進酸湯産業的發展,黔東南州科學規劃布局,以凱里為核心,麻江、&江為兩翼,雷山、丹寨、劍河、鎮遠等縣為多點,打造全國主要的酸湯原産地和主産區。加強一二三産聯動發展,着力構建集現代農業、加工生産、物流配送、餐飲服務、文化旅游於一體的酸湯産業新集群。

  在産業集聚發展的同時,黔東南州還注重優化産業布局,推動酸湯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大力實施原料輔料基地建設、強龍頭聚集、市場開拓、科技強企、標準化建設、品牌外宣提升“六大工程”,加快打造“凱里酸湯”全産業鏈,為酸湯企業提供全方位的質量服務。

  不斷推動産業橫向拓展補鏈,貴州圍繞優勢特色産業,推動從産品到産業、從生産到鏈條、從商品到區域品牌構建,形成農業産業完整高效的産業鏈條,提升集群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記者 劉悅)

[責任編輯:劉昌餘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