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丨維護差、不會用、不敢用 “救命神器”為何成“燙手山芋”?-新華網
貴州頻道返回首頁
>>正文

新華視點丨維護差、不會用、不敢用 “救命神器”為何成“燙手山芋”?

2024-11-20 17:53:38  來源:新華網

 

  隨着天氣轉涼,心腦血管疾病進入高發期。11月20日是“中國心梗救治日”。據統計,85%-90%的猝死主要原因是惡性心律失常,也就是“室顫”,電除顫是治療室顫的首選方法。

  在心臟驟停發生1分鐘內進行電除顫,患者存活率可達90%。在“黃金4分鐘”內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和除顫,也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挽救生命。

  那麼社會大眾對AED了解情況怎麼樣?記者在貴州貴陽進行了走訪。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市民對AED並不了解。

  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在北京、廣州等地許多急救現場都出現了AED的身影,AED在公共場所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具體AED普及應用的情況又是如何?在貴陽市的主要商圈,記者進行了調查。

  貴陽市某商場工作人員&&,不知道AED是什麼。經過記者介紹,工作人員&&服務台一側有一台AED,不過對其並不了解。

  在貴陽另一家商場,記者表明來意後,服務台工作人員&&此前有一台AED擺放在中庭,現在已放到辦公室。

  經過約7分鐘的詢問和等待,該名工作人員帶領記者來到了存放有AED的辦公室。一番尋找之後,記者與工作人員在一處角落髮現了AED的蹤跡。

  這樣的配置符合規範嗎?2021年底,國家衛健委印發了《公共場所自動體外除顫器配置指南(試行)》,對AED的配置進行了規定。指南提出,設備安裝場所所在單位負責開展自動體外除顫器設備日常巡檢並做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然而,不止是設備安裝不規範、工作人員不熟悉等情況。伴隨AED在公共場所的普及,一些公共場所的AED出現電極片過期、電池沒電、電極片被撕開等“生病症狀”。

  業內人士&&,AED的電池和電極片,有效期通常介於2-5年之間,到期需進行更換。隨着AED安裝數量越來越多,僅靠人工巡檢,很難全面判斷AED是否處在正常待機狀態。因此,不少廠商研發了各自配套的維護管理系統。

  不過由於系統隔離、缺少資金預留、安裝點位工作人員缺少培訓等原因,AED維護仍然面臨不少考驗。

  據了解,我國已有部分城市通過地方立法等形式,對AED配置場所、使用培訓、費用保障、維護保養責任等進行了明確。專家建議,可借鑒成熟經驗、加強宣傳培訓等形式,理順有關各方的責任、權力和利益,共同將“救命神器”配置好、維護好。

  策劃:孫志平、張平鋒、秦大軍

  統籌:李傑

  編導:劉瑞娟

  記者:崔曉強、徐思遠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