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林業系統:加快培育和發展林業新質生産力-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林業系統:加快培育和發展林業新質生産力

2024-11-20 08:58:41  來源:貴州日報

  11月,正是油茶果成熟的季節。在黔東南州天柱縣渡馬鎮共和村油茶基地,連綿的油茶樹林綠浪翻滾,負責人楊平正忙着組織工人們搶抓晴好天氣,進行油茶果採摘。

  天柱縣的油茶産業大發展並非偶然。在全省林業資源優化配置和産業化發展的推動下,共和村的油茶基地從最初的一片荒山,逐漸變成如今綠油油的油茶園。這一變化,正是全省林業系統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速發展林業新質生産力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貴州省林業産業取得顯著成效,全省林草總産值從2020年的3378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4259億元,增幅達到26.08%。目前,全省已培育了266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其中15家為國家級;建設了78個省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其中5個為國家級)、300處森林康養人家、320個自然教育基地……林業不再僅僅是綠色的代名詞,而已然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全省林業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和發展林業新質生産力,探索林業資源的多元化利用。油茶、山桐子等特色林業産業的快速發展,為地方經濟注入了新動能。

  在林業管理方面,省林業局不斷創新舉措,最大限度地簡化辦證材料和流程,減輕林農負擔。有效保護森林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進行樹種結構調整,激發林農保護和發展森林的積極性,也讓更多的林農從中獲得經濟效益,提升林農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進一步推進林業産業發展,在“林下+”的模式上做出積極探索。通過將森林經營與林下種植、養殖産業相結合,推動油茶、山桐子等特色林業産業的發展,不斷提高林業産業的整體效益。省林業局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了《貴州省加快油茶産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明確將油茶發展責任納入市縣推動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並加強對油茶、山桐子等林下經濟産品的研究和開發,挖掘潛力,提升産品品質。通過“一縣一業”的方式,各地推出了“國儲林”“特色林業”“國有林場”等模式,推動融合發展,進一步提高林下産業的效益。

  創新採伐管理制度,讓林木成材也“生財”。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發《貴州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將“創新林木採伐管理制度”列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九大任務之一。省林業局在全省範圍內選取從江、黎平、榕江三個縣作為採伐管理制度創新試點。圍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行告知承諾制採伐,最大限度簡化辦證材料和流程,減輕林農負擔;擴大小額人工商品林採伐告知承諾審批範圍,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齡限制,實行5年總控政策,對林業經營主體一次性下達5年採伐指標。林農可以根據林地生産情況和市場需求自主決定採伐量,靈活安排採伐時間,不再受限於過去繁瑣的手續,真切感受到“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紅利”。

  今年1至10月,全省共採伐低産低效樹木6.6萬立方米,低産低效林採伐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2%。預計到年底,全省將完成樹種結構調整10萬畝,退化林修復234.09萬畝,森林質量將得到全面提升,森林“碳庫”獲得更大蓄能。

  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是破解發展瓶頸、激發林業潛力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全省林業系統將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林業資源管理體制,創新多元化産業發展模式,加速培育和發展林業新質生産力,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雙贏,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貴州樣本。(記者 張警 徐濤)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