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政策加持匯聚創造創新力量
10月8日,“國家天元數學西南中心貴州基地”在貴州大學揭牌,基地將開展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工作,為服務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推動中國數學學科發展作出新貢獻。
“基地的成立是貴州省數學學科建設發展的里程碑事件,希望基地發揮‘強磁場’效應,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成為數學學科發展的新生力量。”貴州大學副校長王錦榮説。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同我國加快發展方式轉型歷史性交匯,圍繞科技制高點和高端人才的戰略博弈空前激烈,貴州高質量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教育、強大的科技和卓越的人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貴州正深入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10月8日,在貴州交通職業大學結構實驗室,路橋工程系博士趙磊帶領學生助理徐海龍通過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開展了高性能玄武岩纖維混凝土梁結構極限荷載力學試驗,研究其力學性能演化和開裂破壞規律,為我國鋼筋混凝土梁結構的優化設計和提質改造提供依據。
貴州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人才自主培養、科技改革創新,以教育之強支撐服務高質量發展。
每天下午放學完成作業後,遵義市余慶縣天湖小學學生溫黔鈺便來到舞蹈室,對着鏡子前反復練習動作,社團指導老師則在一旁糾正她們的動作,鼓勵她們勇敢展現自我。溫黔鈺説,學舞蹈減輕了她的學習壓力,讓生活充滿了樂趣。
貴州紮實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力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截至2023年底,全省幼兒園數從2012年的3159所增至10871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95.8%、92.4%。
10月12日,貴州理工學院獲批首個貴州省卓越工程師學院(培育)試點建設單位,將集聚多方力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一流學科建設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産業鏈有效對接和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高等教育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陣地。貴州全力提高高等教育辦學質量、擴大辦學規模,加快形成與全省發展需求相匹配的學科專業結構。目前,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突破50%,歷史性進入普及化階段。同時,建有省級一流學科78個、省級重點學科184個。
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貴州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整體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近段時間,在貴州省材料産業技術研究院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攻關核心原材料噸級規模化生産技術。今年上半年,研究院全固態鋰電池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量産單次達到公斤級階段。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貴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特色科技強省,科技創新成果加快涌現,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累計實施162個找礦項目,圈定找礦靶區69個;開展新一輪煤炭地下氣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應用示範,頁巖氣、煤層氣産量同比增加38.3%、0.4%;新建綠色建築項目156個,通過建材消納磷石膏125萬噸……今年上半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302.19億元,同比增長77.62%。
在位於黔南州獨山縣的貴州東峰銻業股份有限公司氧化銻廠,隨着全自動打包設備快速運轉,每袋重25公斤的氧化銻整齊堆放,等待發往海外市場。公司投資研發部經理助理孟繁友説,産品從冶煉車間到粗加工,再到精加工,整個過程都有自主研發的技術支撐。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高新技術企業231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3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達到6440.28億元。
全面培養引進高質量人才
憑藉較強的研究和創新能力,貴州師範大學南仁東創新人才實驗班首批學生蔡沿慶今年保送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攻讀碩士研究生。
2020年,貴州師範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共建南仁東創新人才實驗班,積極推動天文學科發展,目前已獲批一級學科的碩士和博士點,形成本碩博一體化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為我國培養更多天文人才。
把專業搬到産業鏈上,貴州大學與貴州白山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邊緣雲為核心展開多層次合作,不僅解決了白山雲的技術需求,也發掘和培養了人才。目前,在白山雲貴州團隊近150人中,有數十人是來自貴州大學的優秀畢業生。
近年來,貴州大學實施“雙導師+雙階段”研究生培養模式,鼓勵研究生以企業關鍵技術難題作為論文選題,構建以“訂單化”為特色的校企聯合人才培育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成長離不開教育。全省高校聚焦發展需求,以重大項目和重大人才工程為牽引,積極探索産學研高效協同深度參與的育人模式,不斷補齊高質量發展的人才短板。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胡瑞忠説,貴州的人才政策為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撐,為培養貴州本地人才和引進急需人才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3年2月,貴州印發《關於優化整合貴州省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時間引進百名以上領軍人才、千名以上拔尖人才、萬名以上優秀人才。
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截至今年4月,貴州引進66名領軍及以上層次人才、98名拔尖人才、228名優秀青年人才,引才數量質量均實現大幅提升。當前,貴州正着力培養和引進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通過改革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為全省現代化建設匯聚磅礡的人才力量。(記者 袁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