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小麥穗子大、籽粒飽、色澤好,畝産比去年提高了20%。”遵義市匯川區高坪街道新拱村村民萬和平説,田中麥變成倉中糧,今年下了大力氣。從種到收,治病蟲害、防幹熱風、施肥澆水,田管抓得緊,又有農技員指導,一點兒也沒耽誤。
近段時間,匯川區高坪街道新拱村爛壩子優質高粱種植示範基地裏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作業,將一株株高粱連稈帶穗捲入其中,收割、摘穗、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滿倉的收割機將高粱米裝進糧車。“為提高收割效率,我們對有條件的地塊,用大型收割機收割,節約人工成本,提高作業效率。”貴州省科技特派員、遵義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正高級農藝師舒中兵介紹,今年,匯川區種植優質高粱6.2萬餘畝,涉及種植農戶1.1萬餘戶,預計實現産值近2億元。作為匯川區優質高粱種植示範基地之一,爛壩子優質高粱種植示範基地承擔了綠色防控、農藥管理項目,這也是舒中兵認領的“揭榜挂帥”榜單。
正值收穫季節,舒中兵帶領團隊進行裝袋、丈量面積、稱重、測量水分含量等測産工序。經過嚴格檢測,最終得出實測結果畝産量335公斤,比同地塊去年的産量提高了20%。“通過我們團隊的努力和技術推廣,匯川區高粱病蟲害綠色防控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提高了農戶種植水平,也為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作出了貢獻。”舒中兵説。
黔東南州天柱縣稻田綜合種養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選用瑋兩優鈺佔、隆兩優華佔、兆優5455等優質稻品種,並全面應用水稻“兩增一調”高産高效技術,通過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綠色防控、機械化育插秧等技術措施,使示範基地水稻平均畝産達到735.1公斤,比全縣平均提高43.15%。最高畝産量達到了949.78公斤。
在銅仁市思南縣水稻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農技專家應用了無紡布缽苗育秧技術和“兩增一調”高産栽培技術,從播種、育秧、移栽到田間大田管理和收割都進行了跟蹤技術指導,最高畝産達896.3公斤。
在雜交水稻超高産精確栽培興義示範區,連續4年畝産突破1100公斤,“在全國來説産量都算高的。”揚州大學教授、測産專家組組長戴其根説。
截至目前,省農業科技發展中心依託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在全省建設10余個省級水稻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其中,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建設了水稻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示範面積500畝,引進示範品種59個,示範展示水稻主推技術5項,平均畝産725公斤,最高畝産890公斤,均突破去年成績。全縣示範推廣3萬畝。
沉甸甸的豐收答卷背後少不了農技支撐。今年,我省在糧食生産大縣開展科技支撐玉米、油菜、大豆、小麥等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行動,集成組裝綜合技術方案,依託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及相關示範基地,在糧食生産大縣及其重點鄉鎮全覆蓋開展技術解決方案的示範展示,大幅提高技術入戶到位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求各基地每年示範展示不少於2至3項具有引領性區域主推技術,組織不少於2場現場示範觀摩活動,新型經營主體、基層農技人員和小農戶每年到基地觀摩學習不少於500人次。(記者 鄧鉞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