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礦精開”助推貴州煤炭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富礦精開”助推貴州煤炭産業加快轉型升級

2024-10-09 09:16:26  來源:貴州日報

提高“含綠量” 降低“含碳量”

——“富礦精開”助推我省煤炭産業加快轉型升級

位於黔西經開區的黔希化工。祁德超 攝(貴州圖片庫發)

  走進畢節市金沙縣高坪鎮鑫達露天煤礦,運輸車輛來回穿梭,機器轟鳴聲響徹山谷。該煤礦自2022年9月16日開工建設以來,生産精煤110萬噸,工程煤240萬噸,已全部保供電煤,2023年度實現年産值13.6億元。

  立足煤炭“富礦”必須“精開”,我省深化煤炭産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引領,釋放優質産能,力爭到2025年,全省生産煤礦産能2.5億噸,原煤産量1.8億噸。

  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貴州正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築牢煤炭産業保供之基,推動煤化工等傳統産業改造提升,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提高發展的“含綠量”,降低“含碳量”,紛紛落地的重大項目有力助推我省煤炭産業高質量發展。

  煤炭開採智慧化

  2023年,我省日均原煤産量達40萬噸以上,煤炭能源安全“壓艙石”作用充分彰顯。

  8月7日,走進位於黔西市的貴州豫能新田煤礦智能調度室中心,智能大屏上正顯示着各個工作面的實時情況,“7月份我們商品煤産量達9萬多噸,創歷史新高。”新田煤礦礦長張高青介紹,該礦於2014年建成投産,核定生産能力60萬噸/每年。

  “投入這套智慧化系統後,大大提高了我們礦的生産能力。井下是機械化無人開採,井上智慧控制室只需人工開關按鈕就能指揮這些無人機械進行工作,實現了煤礦開採的智能化,杜絕了安全隱患,每月煤礦産量從6萬噸提高到9萬噸,2023年實現利潤2.56億元。”機電部分管智能化工作的朱貞貴介紹。

  該礦先後榮獲國家首批智能化示範煤礦、國家級綠色礦山、國家一級安全高效生産礦井、貴州省首家“三區聯動”抽採煤層氣瓦斯試點單位、畢節市5G智慧礦山建設示範單位等各類榮譽80余項。

  畢節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深入推進大數據與煤礦實體深度融合,大力實施煤礦機械化智能化升級改造,為推進煤炭産業轉型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黔西市貴州豫能新田煤礦於2022年建成全省第一個國家級智能煤礦示範項目,標誌着畢節市煤礦邁入了智能化時代。

  一個個智慧化煤礦的建設,讓畢節市的煤炭産量不斷提升,2023年該市煤炭産量達6470萬噸,位居全省第一。

  聚焦主責主業,大力推進“富礦精開”。新田煤礦目前正全力推進210萬噸技改項目,工程建設工期為48個月,計劃在2026年實施完成。該項目建成後將新增産能90萬噸,項目投産後正常生産年銷售收入預計新增6.75億元。

  産業發展集群化

  近日,走進黔希化工乙二醇廠中央控制室,近30&&腦屏幕上分別顯示着DMO合成、DMO精餾、乙二醇合成、乙二醇精餾等各個單元的生産情況。“這裡是工廠的大腦,精準控制着整個廠區的設備和工序。”廠長郭全偉介紹,如果生産數據顯示偏差,控制&就會發出警告,讓技術人員及時調整校正。

  “我們生産所需煤資源基本來自離公司不遠的貴州豫能新田煤礦。”黔希化工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該公司的帶動下,蕙黔新材料、黔孚氣體(貴州)有限公司等一批現代化工企業相繼落戶黔西,已初步形成一個上下游産業鏈優勢互補、循環發展的産業集群。

  産業鏈企業越聚越多,自身實力不斷壯大,“謀變煥新”成為黔希化工的新追求。今年1-7月,該公司乙二醇産量完成16.84萬噸,同比上升20.42%;營業收入7.2億元,同比上升34.64%。

  上海蕙黔新材料公司技術副總汪俊説,正是看中了黔西市逐漸成型的化工産業鏈,2021年,該公司帶着資金和技術落地黔西,建成了年産5萬噸碳酸二甲酯的生産線,去年11月已正式投産。

  我省查明煤炭保有資源量799億噸,居全國第5位,依託豐富的煤礦資源,煤正在成為我省現代化工産業的重要原料。我省煤化工産業已具備較好的上游産業基礎,形成了以煤焦化、煤制合成氨、尿素等為主的傳統煤化工産業體系,初步形成了以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等為重點的現代煤化工産業體系。現有煤化工企業主要分佈在六盤水、畢節和黔西南等地。

  黔西南州現有煤炭資源保有儲量90.83億噸,遠景儲量206.66億噸,位居全省第三位,“富礦精開”正在讓煤炭成為該州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貴州興仁登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黔西南州興仁市“煤電網鋁+”産業集群的核心企業,2023年共生産電解鋁液約45萬噸,創造産值超過71億元,同比增長29%;而作為該公司的上游企業貴州路興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陽極碳素産量48.07萬噸,超出設計産能3.0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7.3億元。

  而豐富的煤炭資源是黔西南州鋁及鋁加工上下游産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的第一環,煤炭轉化為電能併入地方電網,輸送到工業園區,以電價優勢吸引以鋁為中心的上下游企業不斷聚集,最終形成百億級産業集群。

  重大項目高端化

  以龍頭為牽引,我省組建貴州能源集團,聚力“煤電氣化”保供,打造省內首家資産超千億的全國清潔能源供應商和全國一流能源企業,加快形成一批煤化工産業鏈和産業集群,提高産業集中度和産業間的耦合度。

  2023年12月21日,貴州能源集團總投資198億元的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在六盤水市水城區開工建設,項目建設內容有2×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200萬噸/年煤焦化項目、焦爐煤氣制天然氣(SNG)項目、配套800萬噸/年鐵路貨場專用線項目和24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

  貴州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在保障電煤供應的同時,在精深加工上發力,着重推進建設煤焦化及相關苯加氫、LNG等循環經濟産業,構建多能互補、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體系。

  今年5月,位於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的貴州美錦“煤—焦—氫”綜合利用示範項目1號焦爐焦炭已順利出爐,標誌着項目由建設期正式轉入生産期。

  該項目全面投産後,將以煤焦化為引擎,每年産出優質冶金焦380萬噸,同時聯動高純氫、LNG、合成氨、液態二氧化碳等精深加工裝置,並向下游布局硝基複合肥、煤焦油精深加工、苯加氫、醫藥中間體等項目,預計産值可達200億元。

  貴州持續鼓勵跨行業、跨地區優化配置要素資源,大力推動煤化工與石油化工、鹽化工、磷化工、氟化工等産業的共生耦合,延伸産業鏈。力爭到2025年,全省煤化工産業結構明顯優化,新型煤化工産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煤制烯烴、乙二醇及後加工産業鏈基本形成。

  今年6月,貴州(盛義信能源)盤州煤—焦—化—綜合能源循環經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由山西盛義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309億元,包含年産1500萬噸智能化煤礦、320萬噸煤焦化、20萬噸合成氨、15萬噸液化天然氣、20萬噸苯加氫等生産裝置及配套設施,項目建成投産後預計年産值達310億元以上。

  助力“富礦精開”,一個個重大項目加快上馬,為全省煤炭産業高端化發展不斷蓄勢賦能,成為推進煤炭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力抓手,推動我省煤炭産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張秀雲)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