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貴州省興仁市城南街道保駒村,蛋雞養殖基地經營者劉天濤檢查智能育雛室的情況。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新華社貴陽8月29日電 題:數字農業鋪就雲貴高原産業“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李凡
現代化育雛室、自成一體的飼料配送管網、智能化糞污處理車間……走進中國西南腹地貴州省興仁市城南街道保駒村,一座現代化蛋雞養殖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在這裡的育雛室,超過10萬羽雛雞通過自動投料系統進行喂養。
養殖基地的經營者劉天濤介紹,儘管時下天氣依然炎熱,育雛室內始終保持在27攝氏度左右,可以保證雛雞的穩定喂養。
今年48歲的劉天濤是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市人,2012年開始進入養殖業。劉天濤不斷研究新型養殖技術,從一名小型養殖戶,逐漸發展成蛋雞養殖基地存欄量有25萬羽的致富帶頭人。
“以前養雞的時候,設備較為簡陋。氣溫過高時,我們只有在地上灑水、把門窗打開,為雞舍通風降溫,不過存活率很難保證。”劉天濤説,現在智能育雛室已解決室外天氣對養雞的影響。
劉天濤介紹,育雛室目前採用自動化控制技術進行養殖,溫度、濕度等數據可在線監測,能對通風、光照、排氣等設備實現智能操作,同時進行自動喂料。為企業減少了三分之二的人力,並將雛雞的存活率提升至99.95%。
8月25日,在貴州省興仁市城南街道保駒村,蛋雞養殖基地經營者劉天濤通過手機操作設備處理雞糞。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有了新技術支撐,大山裏的養殖産業也有大作為。”劉天濤説,近年來,在當地政府惠農政策支持下,他的養殖基地正依託新設施設備逐步實現自動化、數字化的智能管理。除建成智能育雛室、蛋雞舍,基地還對飼料加工、糞污處理等環節進行了智能化改造,所有設施可通過電腦、手機等實現智能操作。
如今,劉天濤的蛋雞養殖基地日産雞蛋14萬枚,年産值達4000萬元左右,公司産品每天從大山深處不斷運往北京、廣東、浙江等地。
近年來,山地和丘陵面積佔九成以上的貴州不斷深入實施“大數據+農業”融合發展行動,一批批數字化、智能化的場景應用助推了雲貴高原上傳統農業的“升級迭代”,不斷助力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
在以“中國數谷”著稱的貴陽市、貴安新區,“大數據賦能”同樣為當地鄉村振興帶來更多新機遇。位於貴安新區高峰鎮的一處佔地36畝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漁業基地,是貴陽市農投集團旗下貴州現代漁業集團有限公司投建的養殖項目,該項目配套可控水環境智控漁業養殖系統,可實現水質控制、電力控制等精準化、集約化管理。
8月10日在貴州省貴安新區高峰鎮拍攝的一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漁業基地。新華社發(黃丹 攝)
“相比以前的傳統漁業養殖,我們可以通過一套智能系統、一部手機在線智慧管理,極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該公司生産部負責人詹尚濤介紹,魚塘所有項目建成後,將年産加州鱸魚500余噸,能為公司帶來上千萬元的收益。目前,貴陽市農投集團已建成25個漁業基地,都運用了“智慧漁業”系統,每年為公司降低生産成本近300萬元。
以“數”為媒,為農業發展智慧“加碼”。《貴州省“十四五”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貴州將積極發展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建成18個數字農業示範點和36個智慧農業示範點,持續以數智化手段助力現代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