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織密”山區交通網 助推物流跑出“加速度”-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中國“織密”山區交通網 助推物流跑出“加速度”

2024-08-30 09:39: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8月29日電 題:中國“織密”山區交通網 助推物流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汪軍、吳夢、楊焱彬

  每天清晨6點50分,47歲的苗族司機楊昌凱準時發動7米多長的卡車,載着滿滿一車快遞包裹從離貴陽市區15公里的貴州快遞物流集聚區出發,駛向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物流中心。9點40分左右,這些快遞包裹抵達站點,再經轉運分發到鄉村,當天就可以到買家手上。

  圖為貴州快遞物流集聚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上高速、過長橋、穿隧道,群山間一條平坦的大路連接起楊昌凱運輸工作的起止點。“現在跑一趟大約兩個多小時,而15年前,同樣的距離需要花上大半天時間。”他説。

  貴州省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山地、丘陵的面積達到了92.5%,曾一度交通條件落後,物流網絡缺乏,信息閉塞滯後。經過多年發展,貴州在群山峻嶺間搭建起“橋隧平原”。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建成公路超2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8784公里,居全國第五。

  楊昌凱向記者回憶,這條路線上原先最難走的部分是途經壩陵河峽谷的盤山路,有大大小小五六十個彎道。“那時我跑蔬菜運輸,運輸時效要求高,送晚了要賠錢,開快了不安全,總是提心吊膽。”他説。

  “要是有一座橋,直接連通壩陵河兩邊最高的山,那該多好!”這是當初和他一樣跑運輸的司機共同的夢想。隨着壩陵河大橋的建成,這個願望變為看得見、能享受的現實。如今,楊昌凱開車跨越兩座山的時間從以小時計改為以分鐘計,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於2009年通車的壩陵河大橋是貴州世界級橋梁的開山之作,也是貴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從難度突破到技術引領的一個縮影。

  黃坤全是壩陵河大橋的建設者之一,他在貴州從事路橋建設四十餘年,曾任貴州高速集團副總工程師。他向記者介紹,曾經的貴州,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長期卡在“路”上。如今,大橋入雲端、天塹變通途,貴州在群山峻嶺間架起近3萬座橋梁,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橋梁類型,世界最高的前100座橋梁近半數在此誕生。

  超級工程大橋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貴州高速公路出省通道有27個,全省88個縣(市、區)全部貫通高速公路,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個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省份。隨着交通路網不斷完善,中國山區的物流網也進一步織密,極大方便了群眾生産生活。

  圖為杭瑞高速公路畢節至都格段北盤江大橋(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13年站點設立之初,我們每天收發快遞只有200票左右,而今年日均可達6500票。”關嶺縣物流中心一家快遞公司的負責人鄭勇告訴記者,如今當地居民通過快遞購買的商品數量和種類都與日俱增,便利的物流也讓花椒、糊辣椒、小黃姜等當地特産走出山外。

  目前,進出貴州省半數以上的快遞包裹要經由貴州快遞物流集聚區分揀處理。在這個佔地50多平方公里的園區,有46家快遞物流、倉儲配送企業入駐,日均進出港350萬票以上,直接帶動就業大約9000人。

  “過去貴州交通不方便,企業、工廠不多,我們外出務工的人很多。現在高速公路、高鐵都很發達,家門口就有公司,我們就業有了更多選擇。”在該集聚區一家物流公司上班的員工餘江紅説。她現在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商品包裝,客戶在網上挑選的商品,經過她精心包裝後,再通過快遞運輸,兩三天時間就可以拿到手。

  條條公路深入鄉村,成為便利山區農産品外銷的致富路。關嶺縣斷橋鎮壩陵村布依族村民王學良儘管已經76歲,但一年四季仍忙碌在田間地頭,今年又種了絲瓜、吊瓜等幾個品種。他從事蔬菜種植有20多年經驗,每年都有不錯的收入,不用依靠子女就能過上富足的生活。

  “以前賣菜都是肩挑背扛,到鄉鎮很難賣出好價錢,要賣到城市裏面更是難。現在通村路、高速路都很方便,專門收購蔬菜的貨車可以直接開到菜地裏。”王學良説,今年他可以收入大約兩萬元,只要身體好,還會接着種。

  交通對物流業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是物流降本增效的決定性因素。今年上半年,貴州全省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61967.78萬件,同比增長23.53%。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41825.18萬件,同比增長36.07%。

  “現在快遞發達,當地的辣椒面、柑橘都可以直接發貨,兩天時間就可以到千里之外的城市,越來越多的客戶喜歡上山村的綠色農産品。”斷橋鎮鎮長羅飛説。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