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鄉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激活鄉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2024-08-06 09:17:38  來源:貴州日報

  完善規範“三資”管理、有效利用資源稟賦,進一步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激活鄉村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驟雨初歇,貴陽市烏當區新場鎮王壩村黨支部書記羅啟文又來到玉米地裏察看情況。

  “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查看倒伏和病蟲害情況。”談起玉米種植的養護管理,羅啟文頗有心得,“今年村裏的玉米制種又新增了600畝,我們用心一點,村集體經濟發展好一點,村民分紅就多一點。”

  兩年前,王壩村經過一系列的發展嘗試後,村幹部更加堅定:“要想方設法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實實在在地從産業中受益,才是村裏發展的路子。”

  此時,貴陽貴安正大力探索推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控股、村民入股合股經營的“1+1”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集體經濟“抱團發展”,特色産業“多點開花”。

  結合市裏的部署和村裏的實際,羅啟文和村幹部劉德柱每天討論尋找合作項目的事。前後對接的五六個項目都無法讓村民們“動心”,當玉米制種基地項目擺上桌,大夥兒才一致認同。“我們幾百畝基地以及自動化噴灌系統,完全可以滿足制種基地玉米的生長要求。”

  經過調研,烏當區將王壩村作為玉米制種示範點,圍繞“保、育、繁、選、檢、推”六個環節,按照基地建設規模化、制種機械化、生産標準化、成本集約化、管理信息化、資源綠色化,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建設改革試點工作。

  2023年,兼顧銷售保障和風險規避,王壩村成立了自己的“1+1”混合所有制企業——貴州瑞賦産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44名村民入股公司。截至去年底,王壩村集體企業利潤達70萬元,村集體和入股村民共計分紅近19萬元。

  “找準産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上看到大家的一張張笑臉,我很開心。”劉德柱説。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産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

  聚焦集體資産清産核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資産股份量化、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盡建”等,近年來,貴州進一步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清查集體土地2.13億畝,發放股權證書近800萬戶,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18260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集體經濟發展迸發活力,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和獲得感。

  瞄準完善農村集體資産管理制度、健全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治理運行機制,我省各地多措並舉激活鄉村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助農增收,讓村民更大程度、更加廣泛享受農業農村發展紅利。

  松桃自治縣把管好用活農村集體資産作為助農增收的重要方向,明確制定農村集體資産摸排、確權、審批、交易等幾大步驟15項流程,讓農村集體資産監督管理流程化、體系化。

  “建檔確權、量價上雲、審批管理,建立數據化、可視化的農村集體資産管理體系,每個環節步驟都有確定的責任部門,責任可追溯,最大力度把農村集體資産盤活起來。”松桃農村集體資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説。

  普定縣靛山村結合自身茶産業發展的需求,摸清了本村閒置校舍、茶葉加工廠房等集體資産和荒山、茶園等集體資源,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産股份合作經營改革試點工作。

  截至目前,靛山村盤活了集體所有的閒置校舍1300平方米、村集體荒山600畝、茶園100畝、集體林地650畝。通過利用閒置的集體資産入股與貴州省茗之源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股份合作,每年增加村集體收益5萬元。

  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10余個,解決10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村集體經營性資産達6600萬元,2023年村民人均純收入2.47萬元……翻看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龍江村2023年的“成績單”,一個個鮮活的數據是該村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最好注解。

  龍江村通過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等做法,發揮好紅色美麗村莊的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助力農村集體經濟強起來,讓群眾兜裏有錢、心頭有勁、眼裏有期待。

  從完善規範資金、資産和資源“三資”管理、有效利用資源稟賦等方面入手,各地正探索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積極助推農民增收。

  “接下來,我省還將進一步完善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農民合作經營;探索對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力度與其帶動農戶數量挂鉤,健全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融合發展機制;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集體資産、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功能作用,構建産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並讓村集體經濟惠民利民。”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 鄧鉞潔)

[責任編輯:吳雨 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