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萬噸磷礦資源來自“攻深找盲”-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四千萬噸磷礦資源來自“攻深找盲”

2024-05-03 10:02:08  來源:貴州日報

“精”處着手 點石成金

四千萬噸磷礦資源來自“攻深找盲”

  4月23日,位於黔南州福泉市牛場鎮的貴州省有色金屬與核工業地質勘查局地勘院綠能星公司黔南指揮部駐地內外,一派忙碌景象。

  駐地外,技術員們正抓緊對幾個小時前從鑽探機場取回的岩芯進行編錄、採樣等工作。駐地辦公室內,項目技術人員們圍在一起,對下一步鑽孔優化設計施工展開研討。

  “我們在這個片區開展磷礦找礦和礦區企業服務已10年有餘。”貴州省有色金屬與核工業地質勘查局地勘院綠能星公司總經理向明坤説。

  向明坤説,去年8月,結合大量地表、井內地質、物探等資料,綜合應用最新的找礦理論知識,為延長老礦山企業的生産期限,決定在老礦山礦權範圍內,啟動磷礦風險勘查,根據今年4月中旬的初步成果報告,預計將為企業新增磷資源量達4000萬噸。

  “按照每年100萬噸的年産量來算,可以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近30年!”向明坤為記者算了一筆賬。

  長期以來,貴州礦産資源勘查主要集中於1000米以淺的“第一找礦空間”,能找、好找的資源基本找到,亟待推動深部“盲礦”探礦。

  向明坤説,這次找到的磷礦屬於隱伏礦,埋藏深度約在700米以下,鑽孔施工深度最深達到了1500米,此次項目施工的最大難點就是鑽探施工難度大。

  “這片區域地質構造不穩定,地層破碎,鑽探取出的岩芯有不少呈現碎渣狀或粉狀,極易發生卡鑽等事故,對施工的技術要求頗高,也讓我們在施工中變得小心翼翼。”向明坤解釋説。

  向明坤回憶:“我們的第一個風險勘查鑽孔由於地層破碎卡鑽、廢孔、重新施工歷經了2個月,終於在一個深夜,鑽孔見礦了,那一刻,我們興奮不已,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去年以來,向明坤帶領技術團隊,克服了施工中的各類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並於今年大年初二,帶隊回到項目一線,開展技術研究及指導工作,推動牛場地區相關項目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

  “此次磷礦補充勘探,是牛場地區磷礦風險勘查項目的典範。”貴州綠能星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濤&&,這次在老礦山取得了新的找礦突破,正是公司堅持“富礦精開”,在“精確探礦”上持續發力的成果。

  “該磷礦權是正在開採的礦山,礦區內有區域性大斷裂,業主認為礦區深部已無磷礦資源。”張濤介紹,通過實踐總結成礦規律,項目部綜合分析研究,該礦區深部盲區還有許多成礦的可能性。

  “技術問題開不得玩笑,深部有礦的結論,來自我們研判成千上萬份地質資料及數據,鑽探能探出礦,我們心裏是有底氣的。”張濤説,技術力量是單位服務社會,拓展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技術人員綜合研究礦區及周邊地質構造,得出礦區深部、區域性大斷裂的下盤還有磷礦資源的結論。

  為了確保鑽進液不受寒冷的氣溫影響而結冰,技術人員不斷計算用水量,在項目點上用熱水器加熱注水,保證鑽機正常鑽進。

  隨着鑽探深度不斷增加,每次取芯時間都會延長。到達深部時,需要幾十分鐘時間才能取出地面。斷層附近岩石破碎松散,為防止鑽探時埋鑽、卡鑽,項目部優化處理工藝,在鑽探過程中使用附壁劑、注漿等工藝,使施工取芯不掉渣,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臨近工期,項目部的工作人員只輪休了兩天,為企業提前半年完成勘查工作。

  “為礦山提供技術服務,涉及一系列完善的綜合性技術。得益於項目部自身過硬的專業技術,我們急企業之所急、轉變服務思路,主動作為、攻深找盲,在原有礦山的深部盲區探明新增礦石資源量,可以利用現有設備繼續生産,避免了企業因礦山資源枯竭面臨停産閉坑的情況。”貴州綠能星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令狐東説。

  “地勘院綠能星公司黔南指揮部固定人員只有16人,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技術人員的不畏艱苦和默默付出。”令狐東介紹,項目部正在實施的項目近20項,承擔項目種類有磷礦、硅石礦、螢石礦等礦的地質勘查,以及礦山技術服務,地質勘查監理等。

  其中有黃家坡磷礦勘探——2023年11月20日開始野外工作,春節前完成了野外工作並通過野外驗收,春節期間完成了勘探報告編制並通過評審,為業主提交新增磷礦資源量2500萬噸。從開始野外工作到報告通過評審,只用了4個月時間。

  打石場磷礦勘探——2023年11月26日開始野外工作,綜合研究分析勘查區地質特徵及地貌條件,協調13&鑽機同時施工,同時採用同一位置施工多個斜孔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僅僅5個月時間完成了23個鑽孔合計21000米進尺施工,大幅縮短了項目工期。

  地勘院綠能星公司黔南指揮部利用技術優勢和優質的技術服務保障,按照省委、省政府“富礦精開”工作的安排部署,緊緊圍繞“精確探礦”持續用力,積極助推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有色地勘力量。(記者 張凌 金秋時)

[責任編輯:鄧嫻 黃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