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電腦,一張鍵盤,一個鼠標,在網絡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從每一個可疑字符入手,尋找蛛絲馬跡,與黑客鬥智鬥勇,這是“95後”田超的工作日常。
29歲的田超,是雲上貴州大數據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一名程序員,該公司主要從事數字政務服務,負責“貴州政務雲”平台的運營。“我的工作是保證平台和系統正常運行,保障系統內存儲數據的安全,防止數據被竊取。”田超説,自己就像一個醫生,需要定期給政務雲平台2000多個系統做“體檢”並出具報告,如發現漏洞要及時治理修復。
去年有一天夜裏3點多,睡夢中的田超接到一個緊急電話,黑客繞過了某用戶單位系統的安全防護,獲取了控制權限,導致該單位業務癱瘓。
“網絡安全應急事件必須第一時間響應。晚一步,數據就可能洩露,後果不堪設想。”田超回憶説,當時他緊急召集團隊到現場,立馬對系統進行隔離保護。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我們必須趕在黑客進一步行動前,找到並修復漏洞。”經過連夜奮戰,團隊終於找到了解決方案,將風險消除在萌芽期。“這次危機是對我們的極大考驗,我們不僅有效解決了風險隱患,也在實戰中提高了大家協同配合的能力。”田超説。

田超在電腦上處理工作(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整天對着電腦埋頭敲代碼,這在別人眼裏是枯燥的工作,田超卻充滿熱情。入職4年來,他越發感受到,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責任和使命,需要耐心、細心還有創新。
在同事眼裏,田超是一個酷愛鑽研的年輕人。以前在對系統進行檢測時,往往存在漏洞排查漏掃、誤報等問題。為了讓檢測更加準確高效,田超花了近1個月時間研發專項工具,有效縮短掃描時間並提高了準確率。“有了這個工具,大家只需要選擇對應的漏洞類型就能快速進行掃描,可以提高專項漏洞排查的準確率,同時減少30%的掃描時間。”同事趙曉植説。
“小田在我印象裏上進、肯幹,工作兢兢業業,平時也願意抽時間去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新技術研究。”公司安全運營技術部負責人吳軍説。

田超在辦公室進行安全處置(4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迭代,田超深知,要應對變化多端的網絡攻擊手段,必須持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工作之餘,他喜歡參加各類網絡安全競賽。“和業內頂尖人才進行技術切磋,不但能增長見識,還讓我體會到了所從事工作的樂趣。”田超笑着説。
在田超的工位上,擺放着“貴州省技術能手”及省“網信杯”網絡安全技能競賽個人賽、團體賽的獲獎證書。談到這些榮譽,這位小夥子只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進一步提高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為數字化發展保駕護航。”他説。(記者向定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