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地勘單位以“富礦精開”為關鍵抓手闖新路-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地勘單位以“富礦精開”為關鍵抓手闖新路

2024-04-29 09:24:23  來源:貴州日報

“好米做成好飯”

——我省地勘單位以“富礦精開”為關鍵抓手闖新路

  4月20日一早,天剛濛濛亮。伴著鄉村的雞鳴聲,在道真“蕨基塘鋁多金屬礦(鋰資源)普查”項目駐地,項目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宋小軍換好工作服,帶上野外作業所需的地質錘、記錄本、GPS定位器、放大鏡等設備工具,準備向大山進發,開啟新一天的地質填圖工作。

  眼下,由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地勘院實施的道真鋰資源普查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這是我省“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項目”之一。

  在2022年、2023年期間,我省先後在道真自治縣立項“還打岩鋁多金屬礦(鋰資源)普查”“蕨基塘鋁多金屬礦(鋰資源)普查”以及“白果坪鋰資源普查(第一期)”3個項目。目前,3個項目初步圈定鋰資源量20萬噸以上。

  充沛富集的礦産資源,是貴州突出的比較優勢,全省49種礦産資源儲量排全國前10位。只有把沉睡的“寶藏”準確找出來,摸清“有多少米下鍋”,才能把“好米做成好飯”。

  貴州正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新增礦産資源儲量,貴州地勘單位全力推動資源勘查實現新突破,為推進“富礦精開”提供資源保障。

  “在對露頭礦的分析研究中,我們推斷出兩個項目地質、地層間的聯繫,再創新應用鋰礦成礦理論,最後成功立項了白果坪鋰資源普查(第一期)項目,進一步拓寬了找礦地區。”宋小軍説,目前,他們已基本完成項目地質填圖、水文地質調查,以及12個淺鑽、31條槽探等地表工程作業。今年,將繼續圍繞道真地區,努力實現鋰資源找礦突破40萬噸。

  今年以來,黔貴大地上,找礦突破的好消息不斷傳來。

  2月,清鎮市汪家寨鋁土礦普查項目通過野外驗收。該項目通過綜合分析研判尋找成礦有利地段後,運用大數據智能預測與地球物理測量定位,創新找礦理論和找礦方向,實施深部鑽探驗證。

  “我們實施的17個鑽孔,見礦率達80%,實現了盲區探尋全隱伏鋁土礦的找礦重大突破!”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一總隊高級工程師劉添益自豪地介紹。

  數據顯示,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技術團隊通過創新構建找礦模式,結合大數據智能預測,2021年至2023年探獲大中型全隱伏鋁土礦床4個,支撐貴州提前超額完成了“十四五”規劃鋁土礦提級增儲總體目標。

  貴州地勘單位作為找礦主力軍,一代代地質工作者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攻堅克難,勘探地下寶藏,為貴州礦産資源開發和利用提供了堅實資源保障。2023年,全省找礦成果顯著,探獲磷礦資源量6.5億噸;新增鋁土礦資源量7678萬噸,新增鋰資源量47萬噸;提交找礦靶區41處,在黔西北找到全國少有的高品位鉛鋅礦床,新增鉛鋅礦20.7萬噸。

  今年,省地礦局統籌協調14個地質隊協作,1010名技術人員投入工作,全力推動省級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項目41個。目前,41個項目均已啟動野外地質工作,力爭實現找礦新突破。

  省煤田地質局制定68項重點任務和25項科研攻關項目。3月,與上海樂百年實業發展集團、貴州省上海商會就聯合推進“富礦精開”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三方將集中優勢力量、強化科技賦能,集聚資源要素、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發展推進“富礦精開”的新質生産力。

  為拓展礦産資源“第二找礦空間”,推動深部探礦工作,當前,貴州正加快建設貴州省戰略礦産智慧勘查重點實驗室,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盆地原型恢復科技攻關,推動礦産資源智能預測與智能勘查,利用電腦三維可視化信息技術,快速、動態、精細地建立礦床三維地質模型,助推松桃高地超大型錳礦床、福泉大灣超大型磷礦床等一批重點找礦項目快速突破。

  同時,創新推廣運用地質找礦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推進找礦快速突破。探索推進“數字勘查”,用好地質數據,促進地質勘查與大數據融合,更好地實現精確探礦。

  貴州之貴,富礦生輝。以“富礦精開”為關鍵抓手闖新路,貴州省屬地勘單位充分發揮地質找礦主力軍作用,推動勘查技術裝備迭代更新,綜合運用“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手段,奮力實現全省探礦、找礦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記者 金秋時)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