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2023年學術委員會暨“防治作物細菌病害綠色農藥創新與應用”成果評價會在貴陽召開,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寧波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高校、科研機構的16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貴州大學,共話綠色農藥創新與應用。
“科學研究一定要圍繞問題來開展,技術創新要解決問題,成果轉化一定要把內容寫在祖國大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宋寶安説,綠色農藥也是新質生産力,未來綠色農藥的發展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結合日益緊密,將極大提高綠色農藥的創制效應,而基因編輯技術與農藥創制的結合,也將極大提高綠色農藥的研發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湖南與貴州是近鄰,從貴州大學實驗室走出來的成果絕大部分在湖南都可以適用,希望實驗室能夠出更多的成果,助力湖南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雲南大學教授張克勤説,重點實驗室與企業結合以後,把基礎的研究轉化成現實的生産力,然後大面積推廣,為農業防災減災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與會院士和專家學者紛紛&&,要充分發揮各自科技優勢與資源優勢,建立科技合作長效機制,加強在學科建設、項目申報、科研平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據悉,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目前已創制出10余個綠色農藥新品種,獲得專利授權300余項、國家級別科技獎勵15項,有效解決了稻麥田看麥娘屬雜草和稻田抗性稗草、千金子等的防控技術難題。2023年,創制了5個除草劑品種,推廣面積突破7000萬畝。此外,在糧食作物和蔬菜作物的病毒病理防治中,該實驗室創制的毒氟磷推廣面積累計突破了1億畝次。(記者 王雨 實習生 蒲師芹 吳昌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