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做強“土特産”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産業-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做強“土特産”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産業

2024-01-14 09:59:10  來源:貴州日報

從“提籃小賣”到暢銷全國

——我省做強“土特産”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産業

 歲末年初,看貴州高原鄉土特色産業,愈加多姿多彩。

  從黔北高原到苗嶺深處,從巍巍烏蒙到武陵山脈……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突出地域特點,真正建成産業,我省始終將“土特産”三字訣貫穿於鄉村振興戰略中。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堅持産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精準務實培育鄉村産業。”

  乘勢而上開新局。立足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我省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大力發展鄉土特色産業,進一步優化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要效益,努力讓“土特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支撐,以産業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用好“土”——更多“土特産”實力出圈

  隆冬,山的這一邊,地里長的新鮮農産品剛出土;海的那一頭,貴州刺梨、遵義辣椒、修文獼猴桃、關嶺黃牛、盤州火腿、三穗鴨……近80種貴州農特産品抵達青島西海岸,走俏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

  如何讓更多“貴”字號農産品“出圈”又“出彩”?

  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貴州用好“土”的資源,向山地要效益,圍繞茶葉、刺梨、辣椒、夏秋蔬菜、中藥材種植和生態畜禽養殖等優勢産業,大力發展林業産業和林下經濟,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産”文章,培育壯大主導産業,打造集中連片特色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省。

  小寒,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有機芒果示範園依舊翠綠。眼下正值芒果管護時節,種植大戶岑道思告訴記者:“今年芒果收成不錯,畝産2000斤左右,大多銷往四川、貴陽等地,80多畝芒果純收入20多萬元。”

  借助得天獨厚的區位資源優勢,圍繞“土”字做文章,望謨縣持續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大力發展“三果兩茶”等特色優勢産業,建成望謨芒果分揀交易中心、打易鎮八步茶加工廠、樂旺鎮蔬菜種植基地噴灌設施等一批産業基礎設施項目。目前,全縣“三果兩茶”種植面積55.28萬畝,較上年産量增長8.14%。

  用好“土”的資源,深挖農産品價值,貴茶、薏仁米、貴果等“貴”字號農産品迅速出圈搶佔市場,黔東南小香雞、大方天麻等一批批獨具特色的農産品源源不斷走出大山,讓千萬農戶因為山的饋贈挑起“金扁擔”。

  如今,李子、刺梨、藍莓、茶園規模引領全國;獼猴桃、太子參等産業規模進入全國前三;蔬菜、食用菌、火龍果等産業規模進入全國第一梯隊。農産品出口額連續3年同比增長超100%。去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産值比上年同期增長3.7%。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穩步發展,為全省農林牧漁總産值持續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

  做足“特”——山地優勢産業蓬勃發展

  “我們生産的每一粒薏仁米,要歷經10個環節60多道工序。”貴州興仁薏仁米産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玉亮介紹。

  在興仁,薏仁米作為特色優勢農業産業,當地在品種、品質、品牌、加工等方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薏仁米産業發展。目前,興仁市有490余家薏仁米加工企業、作坊,種植面積30萬畝,帶動了5萬餘戶20余萬人增産增收。

  如何將“好品種”“好品質”轉換為“好産品”?

  深耕“差異化”“特色化”。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貴州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強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推進農産品基地建設與認定保護,發展特色食品、特色手工業和綠色建築建材等鄉土特色産業,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標準、歐盟標準等銜接,有效提升“貴字號”農産品市場競爭力。

  “遵義朝天椒”位列“中國十大名椒”之首,“老乾媽”成為全球華人的共同味蕾;蜂糖李成為農民的“甜蜜”事業;“滾山雞”飛進了粵港澳、“跑山牛”跑進“長三角”……“貴字號”農産品正源源不斷飛出大山。

  “目前,鋅硒茶不但享譽國內大江南北,還出口歐盟、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年産值超過2億元。”鳳岡縣田壩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喻啟波十分自豪地説。

  在鳳岡縣田壩社區,鋅硒共存,是上天賦予田壩的驚喜。生産“有機茶”,是村民們刻在骨子裏的自覺。“我家5畝茶園採用人工除草、使用有機肥、對茶園病蟲害防治採取了施用生物農藥……”村民陳祖友深諳茶園管護之道。

  堅持每一株茶都按有機標準統一管理,牢牢守住茶葉質量安全底線。目前,田壩社區共獲得認證的有機茶園16800畝,茶葉加工企業83家。

  作為田壩率先發展出口茶的企業,鳳岡永田露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其鵬驕傲地説:“茶葉品質好,不管再嚴格的檢測都不怕,國外的客商來的時候,有些還直接到茶園裏抽取土壤化驗,標準十分嚴苛,但我們有底氣。”

  建強“産”——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

  “家人們,這是我們直播間的爆款産品,卡媽臘肉,特色美食,價格實惠,趕緊下單吧!”1月11日,通過吳佳明的直播間,不知不覺間,辣椒面、豆干、蘿蔔丁等一款款畢節土特産搭上了“銷售快車”,“雲”上賣不停。

  吳佳明是“90後”的畢節妹子,2020年10月在畢節創辦貴州卡媽農特産品開發公司。並投資1000萬元在七星關區建設加工廠房,建設直播基地,打造直播銷售為一體的産業鏈。目前有8條生産線。2023年以來,通過視頻直播帶貨,已銷售當地農特産品75萬單,産值1650萬元以上。

  “以前畢節的農特産品,是藏在深山,鮮為人知。如今,學會了給農産品‘梳粧打扮’,通過我們的電商平台,這些好東西變成一款款熱銷的土特産,火爆電商平台,受到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吳佳明補充説,看著家鄉的農特産品通過自己的直播間,銷往全國各地,很是自豪。

  為做足“土特産”文章,貴州加快建設鄉村特色産業全産業鏈、全價值鏈,積極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統籌産地、銷地和園區布局,推動農産品精深加工,用好直播銷售等方式,切實把優勢做優、強勢做強。

  提升産業能級,科技賦能是關鍵。堅持工業化理念、産業鏈思維,我省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同時加快培育休閒農業、鄉村服務業等多業態,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麻江藍莓,已積累深厚的産業“家底”。目前,以藍夢谷景區為核心産區,全縣藍莓種植面積達8.56萬畝。除鮮果採摘銷售外,70%用於精深加工,帶動全縣3.6萬群眾共同發展,實現人均增收1.2萬元。

  每年藍莓成熟,貴陽、凱里、都勻等附近城市游客都會到景區採摘藍莓。吸引游客入園採果150萬人次,僅游客採果收入就達上億元。此外,藍莓馬拉松、自行車賽、泡泡跑等,推動農旅、康旅、體旅融合發展,實現了農業産業的“接二連三”。

  從過去的“提籃小賣”到暢銷全國,由賣原字號産品到“貴字號”特色農産品,貴州鄉村特色産業呈現“接二連三”加速態勢,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省,有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記者 趙勇軍)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