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續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讓城市有“溫度”更有活力
一座城市如何在時光流轉中保持活力?
讓老舊小區換“新顏”、讓背街小巷穿“新裝”、讓地下管網獲“新生”……
向新而行,活力更足。時下,貴州正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以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城鎮地下管網改造等“四改”為載體,改出宜居好環境,讓城市成為美好生活的載體,不僅有“溫度”,更有活力。
老街區呈現“新業態”
走進貴陽市南明區曹狀元街區,以清朝武狀元曹維城故事為核心的元素處處可見,變電箱外立面增加了武舉掇石圖、武舉開弓圖等項目;狀元雅集內的武魁殿、奮博堂、魁首殿等展廳展示着貴州文狀元、武狀元的生平典故和詩書畫作……
“在曹狀元街區,可以感悟狀元文化、歷史文化,也可以感受美食文化。”參觀完曹狀元街區後,貴陽市民感嘆説。2023年9月28日,南明區曹狀元街區一期正式開街,這條承載了“一門三進士,御賜狀元郎”厚重歷史的老街既恢復古韻又煥發了新生。
曹狀元街區屬於城市更新項目,是南明區深入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工作的生動實踐。據統計,2023年,南明區實施棚戶區改造6920戶、老舊小區改造12174戶、背街小巷改造42條。
黔中大地,各類城市空間正在更新中發生精彩蝶變。
小街巷,大民生。背街小巷作為城市的“毛細血管”,不僅是關乎群眾出行的“民生路”,還是離群眾最近的“民心路”。在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街道玉屏巷,青石板路面平整乾淨,一幅幅具有歷史文韻和文明風尚的主題畫引得路人駐足欣賞。
“我在這住了近40年,過去路面坑洼不平、車輛隨意停放、環境雜亂無章。現在走在這條小巷上,舒適方便的同時還能讓人學習紅色文化,真好!”社區居民姚興文説。
遵義市紅花崗區持續推進背街小巷改造攻堅行動,對背街小巷進行綠化、亮化、美化、凈化。截至2023年8月,已完成41條背街小巷改造。
曹狀元街區與玉屏巷的變化只是貴州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貴州的城市環境與面貌不斷煥新,可以“看見”的美好扮靚了都市生活空間,也提升着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老街坊過上新生活
老舊小區改造同時連接着民生和發展兩大工程,是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空間、推進城市更新的重要舉措。
銅仁市碧江區河西街道廣場社區大修廠小區內的住宅樓大多已超過20年房齡,以前小區內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線網纏繞不清、垃圾亂丟……居民們常年怨聲載道。
隨着屋頂補漏、防水、隔熱,更換鋪設各類管網、線網,完善了配套基礎設施,一系列的改造措施讓大修廠小區煥然一新。“現在車輛停放有序,小區環境也更加乾淨整潔。”居民冉隆發一臉滿意。
目前,河西街道已改造老舊小區8個,完成一大批小區污水管網改造提升、道路“白改黑”硬化工程、環境綠化、停車位劃線、充電樁及健身器材安裝等。
無獨有偶,這樣依託城市更新實現生活“原地升級”,岑鞏縣客樓鎮安山村鄧家灣的村民也有切身體驗。
“現在正在鋪設的污水管道,能把每家産生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統一排出,解決了我們生活裏很切實的事情。”鄧家灣村民陳元龍説。
據了解,此次客樓鎮安山村鄧家灣組污水管網建設項目總長度約900多米,惠及30余戶。項目完工後,將有效改善鄧家灣組污水排水系統現狀,減少生活污水對人居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提高群眾生産生活質量。
得益於城市更新行動,貴州一處處老宅被“激活”,一條條城市“毛細血管”大煥新,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家門口“觸手可及”的美景和“近在咫尺”的幸福。
魅力城市鋪展新畫卷
近年來,城市更新行動在貴州各地“多點開花”,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貴州畫卷正在徐徐鋪展。
“公園的生態環境非常好,有時還能看到野雞、野兔,聽到的都是鳥叫聲。”市民賀德祥説起修文縣玩易窩遺址公園(東園)時讚聲不絕。
修文縣把城區園林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優化縣城規劃,完善綠地系統功能。截至2023年12月,修文縣城區綠地率達35.3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26平方米。
2023年12月16日貴陽軌道交通3號線開通初期運營。以3號線開通為標誌,貴陽軌道交通正式從兩條地鐵的“換乘時代”步入三條地鐵線路的“線網時代”。
“3號線開通後我每天通勤能節約近40分鐘,還不用擔心堵車問題,時間成本大大降低。”家住花溪區,工作地在觀山湖區的年輕人張勤説。
隨着3號線的開通,貴陽中心城區1小時生活圈初步形成。
人居環境改善了、道路交通順暢了、城區公園煥新了……2023年,貴州城市更新行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成效。
在城鎮“四改”方面,2023年,全省城鎮棚戶區改造已開工建設2.13萬套(戶);老舊小區改造1037個項目涉及16.77萬戶全部開工,已完工352個項目,涉及4.25萬戶;背街小巷改造計劃改造1619條,目前已完成改造1840條;城鎮地下管網新增和改造4821.39公里。在園林綠化建設方面,新增和改造公園綠地290.12公頃。在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發展方面,全省新建綠色建築項目217個;新建裝配式建築項目107個。全省累計公布歷史建築1635處(其中,完成掛牌保護1539處,完成測繪建檔1510處);核定公布歷史文化街區20片,已全部完成掛牌保護。
奮楫揚帆,逐浪前行。今年,我省將繼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優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讓城市有“顏值”,更有活力。(記者 彭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