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香辣”品貴州-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酸甜香辣”品貴州

2023-11-21 15:02: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來源:11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趙新兵 汪軍

攝影: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楊文斌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必要條件,身居西南內陸腹地的貴州,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近年來,貴州依托山地的原生性、獨特性,培育了以茶葉、辣椒、刺梨、藍莓為代表的多個農業特色産業“單項冠軍”。這幾大産業在全國佔據重要地位,演繹了吸引世界目光的山地農業特色産業“多重唱”。

  這是2022年4月29日拍攝的貴州省湄潭縣永興鎮萬畝茶海(無人機照片)。

  700萬余畝茶葉、540萬余畝辣椒、210萬余畝刺梨、22萬余畝藍莓……以這四個産業為代表的“酸甜香辣”係列,産業規模近年來穩居全國首位,在全國市場視野中的“轉讚評”“回頭率”越來越高,並且不少品牌成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黔貨出山”後正“漂洋過海”。

  貴州省龍裏縣谷腳鎮的農民在採摘刺梨鮮果(2018年8月22日攝)。

  這樣的發展勢頭和可人成績得益于定位找得準。貴州土地貧瘠、耕地破碎,想要大規模發展農業産業自然受到諸多限制。不過,貴州也有很多優勢條件,比如氣候濕潤、植被豐富、山清水秀、土壤幹凈、空氣優良,這些恰恰是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優勢所在。貴州正是抓住這些“優良基因”布局産業,瞄準差異化、尋求獨特性,力避同質化、杜絕一窩蜂,延伸産業鏈、追求高品質,才有了今天這樣“一專多能”的農業發展新景象。

  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茅石鎮的農民在採摘辣椒(2018年9月21日攝)。

  農業的高品質發展拓寬了新時代農民致富增收渠道,農民拿到手上、裝入倉房、揣進兜裏的更多收獲、更好收成、更佳收益奠定了“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的堅實基礎。

  2023年6月4日,村民在貴州省麻江縣藍夢谷生態藍莓園內銷售藍莓。

  貴州的茶農、椒農、果農,因為茶葉、辣椒、刺梨、藍莓等産業的日益興旺,腰包越來越鼓、信心越來越足、日子越來越富。隨著綠水青山“生態紅利”逐步釋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圖景”正徐徐鋪開。

  酸:荊叢野果逆襲出山

  刺梨,果如其名,鮮果狀態時,滿身是刺。榨汁後,酸澀中帶一絲甘甜。這種貴州山間的野果,過去只是放牛娃們偶爾摘來玩耍的玩意,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價值。

  貴州省龍裏縣高新技術産業園區一家刺梨加工企業的工人在傳送帶上篩選刺梨鮮果(2021年8月19日攝)。

  貴州通過全産業鏈培育壯大刺梨産業,目前種植面積210萬余畝,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的綜合産值達150億元。山中野果終于在貴州逆襲成名。

  刺梨生長在亂石旮旯、荊棘叢中,口感酸澀,而且滿身是刺,以前鮮有人問津,甚至連拾柴人都不砍不撿。

  “以前沒人吃也沒人種,現在刺梨越來越出名。”貴州省六盤水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51歲的村民任光衛説,過去最多就是農民摘回家泡酒,至于口感和功效,“也沒人能説出個一二”。

  有史料表明,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討伐孟獲,行軍至雲貴邊界,士兵染瘴氣久治不愈,當地有人獻上一壺美酒,士兵飲後疾病痊愈,這種酒就是“刺梨酒”。

  此類故事按下不表,近代關于刺梨營養價值的研究確有成果。營養學家羅登義教授研究發現,刺梨含丙種維生素特別豐富,使得刺梨名揚海內外。因此英國生物化學家李約瑟也將刺梨稱為“登義果”。

  2012年,貴州成立了“貴州省刺梨學會”。2018年,刺梨被列為貴州十二大特色産業。

  貴州民間還有句諺語,“刺梨上市,太醫無事。”研究發現,刺梨果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黃酮、多酚、三萜等功效物質。其中,維生素C含量特別豐富,每100克刺梨果肉中,其含量達1980毫克至3750毫克,遠高于其他果蔬。

  貴州省龍裏縣谷腳鎮高堡村的農民在採摘刺梨鮮果(2021年8月18日攝)。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裏縣是刺梨産業大縣,2012年被命名為“中國刺梨之鄉”。初夏時,龍裏縣洗馬鎮臺上村3800畝刺梨迎來盛花期,粉紅的刺梨花漫山遍野,吸引不少遊客賞花。龍裏縣刺梨産業發展中心研究人員介紹,據藥典記載,刺梨花、果、葉、籽均可入藥,有健胃消食作用,根、皮則有止瀉功效。

  貴州刺梨工坊公司副總經理楊永俊介紹,刺梨的生長對于氣溫等條件要求極為特殊,全球最佳産地就在貴州。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北緯25度左右的氣候優勢,孕育了高品質的天然刺梨。如今,不少國家對刺梨産品非常感興趣,每年都要從貴州進口大量刺梨原汁。

  近年來,貴州依托六盤水、黔南、安順、畢節等4個刺梨産業經濟帶,將刺梨培育成山鄉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

  任光衛有22畝地,流轉給公司發展刺梨,每畝每年有400元租金收入。他平時在刺梨基地務工,每天也有100元收入。他説,過去只知道山旮旯有這個野果,並不清楚可以規模化種植,對它的營養價值、經濟價值也不掌握,沒想到過去瞧不上的小小野果,竟讓他家過上了更富足的生活。

  與種植規模同步提升的是刺梨精深加工能力。在生産車間,刺梨鮮果經篩選衝洗後,開始“身價提升”。

  在貴州省龍裏縣高新技術産業園區一家刺梨加工企業,工人在傳送帶上篩選刺梨鮮果(2018年8月23日攝)。

  在盤州市刺力王等精深加工企業的生産車間,刺梨鮮果經過篩選衝洗後,進入到下一個“身價翻番”“地位升級”的環節。在流水線上經過破碎、殺菌等多道工序後,有的成為刺梨原汁,有的成為刺梨飲品。

  目前,貴州以刺梨産品為主的生産加工企業有78家,鮮果加工能力約32萬噸。

  圍繞刺梨,貴州近年來打造出眾多拳頭産品,如2019年開發的“刺檸吉”係列飲料、保健食品,投産當年銷售收入即超1億元,2020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從高標準種植基地打造到龍頭企業培育,再到品牌影響力擴展,貴州刺梨的産業之路正越走越寬。

  甜:水果皇后扎根苗鄉

  半人高的樹上,身披“白霜”的藍莓果挂滿枝頭;冷庫中,一箱箱顆粒飽滿、顏色發紫的藍莓鮮果等待出山進城;流水線上,藍莓汁、藍莓果醬成批産出……從貴州黔東南、黔南、安順等藍莓主産區出發,藍莓“盛裝”走向大市場。

  2023年6月4日,村民在貴州省麻江縣藍夢谷生態藍莓園分裝剛採摘的藍莓。

  藍莓成熟之後呈現發亮的紫藍色,一把熟透的帶“霜”藍莓放入口中,“爆”出的幸福感立馬在口腔蔓延。目前全球有50多個國家生産藍莓,我國的栽培面積位列第一。在我國,貴州的藍莓栽培面積最大,目前已超20萬畝。

  被稱為水果皇后、美瞳果的藍莓,富含花青素、鞣花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尤其花青素含量是一般水果和蔬菜的4倍至8倍,屬高氨基酸、高鋅、高鈣、高鐵、高銅、高維生素的果品,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列入五大健康食品。

  貴州省植物園研究員廖優江説:“中國南方的第一個藍莓栽培基地就在貴州麻江,這種藍色水果在麻江已經栽培發展了20多年。”

  20世紀末,在中國科學院南京植物所指導下,麻江縣開始大面積種植藍莓,2003年建立試驗示范園200畝。至2009年,麻江共引入“兔眼”藍莓、北方高叢藍莓、半高叢藍莓等35個品種進行試驗,共篩選出14個適宜在麻江推廣的品種。至此,麻江藍莓産業步入了快車道。目前,麻江縣藍莓栽培面積已超8萬畝,挂果面積達6.8萬畝。

  2023年6月4日,村民在貴州省麻江縣藍夢谷生態藍莓園採摘藍莓。

  經過20多年發展,藍莓産業在貴州遍地開花。苗鄉侗寨,梵凈山下,赤水河畔,每當藍莓採摘時節,處處可見藍光閃爍、色澤明亮的美瞳果。

  廖優江從1995年開始一直與藍莓打交道。他説,貴州的氣候、生態條件適宜藍莓栽培,通過多年馴化、優選和培育,貴州藍莓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品種,品相、口感、營養俱佳,特別在抗氧化、增進視力方面效果明顯,已經初具品牌效應。

  清水江上游的麻江縣,是全國縣級單位中,藍莓栽培面積最大的縣。小小藍莓果,如今已成鄉村振興大産業。麻江縣龍山鎮龍山村瑤族婦女龍順蓮,現在在當地一家藍莓加工企業上班。她所在的企業目前有藍莓果醬、藍莓果幹六大係列産品,加工能力和市場效益在行業內影響較大,除了輻射帶動藍莓栽培基地靈活就業外,還固定提供60多個工作崗位。每個月龍順蓮都可以得到3200元工資收入。

  麻江縣藍莓中心負責人范夢婕介紹,麻江縣藍莓栽培面積8.56萬畝,帶動3萬余人增收,並獲得“中國綠色生態藍莓十強縣”“國家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范區”榮譽稱號。

  武陵山深處的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壩黃鎮高壩田村,近年來依托當地的高海拔優勢,發展藍莓觀光採摘産業。藍天白雲下的高壩田,漫山遍野都是鬱鬱蔥蔥的藍莓樹。進入採摘時節,眾多遊人前來體驗,成為當地旅遊産業的重要抓手。

  如今,貴州藍莓發展出栽培、育苗、加工等全産業鏈,直接從業人員10萬余人,上下遊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年産值10億元以上。

  如今,貴州藍莓的品牌效應不斷擴大,“麻江藍莓”“紫雲藍莓”等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麻江縣、黃平縣有機藍莓認證面積1.1萬畝,佔全國有機藍莓認證面積的61%,“貴藍”“藍笑”“藍之靈”等品牌享譽中外,貴州藍莓正邁向綠色、生態、有機的高品質之路。

  香:黔中茶青香飄四海

  名茶之鄉、苔茶之鄉、有機茶之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黔嶺大地上,處處是“茶鄉”。

  2023年2月23日,貴州省普安縣茶源街道一家茶産業合作社的工人在攤晾茶青。

  貴州是我國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雲霧等諸多適宜種茶制茶條件的茶區,是業界公認的高品質綠茶重要産地。

  “舊説天下山,半在黔中青。”群山匯聚,孕育茶青。烏蒙山、武陵山、雷公山、月亮山、大婁山,茶園滿山,茶香嫋嫋。

  走進武陵山深處的思南縣,漫山遍野的茶樹錯落有致。採茶時節,到處是茶農們採茶的身影。

  一場細雨後,距離思南縣不遠的石阡縣龍塘鎮苔茶基地嫩芽吐綠,茶農們搶抓時機採摘新葉,靈巧的雙手將一片片細芽收入竹簍。

  湄潭縣號稱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縣”,這裏地處北緯27度,與印度大吉嶺、福建武夷山同處世界三大黃金産茶帶。在湄潭縣永興鎮中國茶海景區,一大早就有人登“觀海樓”品茶、散步,茶園與小青瓦、坡面頂、白粉墻式的黔北民居相映成趣。

  2023年2月22日,貴州省普安縣茶源街道一家茶企的工人在展示出口俄羅斯的茶葉。

  位于湄潭縣的中國茶工業博物館記載:1939年,民國中央實驗茶場選址落戶湄潭,推開中國茶業現代化的第一扇大門,湄潭茶場一度成為全國八大茶葉出口基地之一。

  在石阡縣五德鎮新華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夷州貢茶的省級傳承人王飛,比劃著描述古茶樹,“一個人抱不過來,採茶要搭梯子。”王飛是侗族,他家六代人都用傳統手工藝做茶,是茶葉世家。村裏的茶博物館有面獎旗,上面是周恩來總理親筆寫的“茶葉生産,前途無量”,印證了當年的輝煌。

  “中國名茶之鄉”湄潭縣,“中國苔茶之鄉”石阡縣,“中國古茶樹之鄉”普安縣,“中國富鋅富硒有機茶之鄉”鳳岡縣,“中國毛尖茶都”都勻市……遍布貴州的茶鄉茶都,見證了黔貴大地悠久的茶歷史。

  貴州目前已形成黔中名優綠茶、黔東優質綠茶抹茶、黔北綠茶紅茶、黔西北高山有機綠茶、黔西南古樹茶早茶五大産業帶,茶葉種植面積已超700萬畝。種植面積30萬畝以上的縣域有3個,20萬至30萬畝的縣域有7個,10萬至20萬畝的縣域有19個。此外,還有236個“萬畝鄉鎮”,613個“5000畝村”。

  2022年,貴州茶葉産量超45萬噸,産值超600億元。一片片嫩綠、金黃、紫翠的茶葉,成為貴州山鄉人增收的“香餑餑”。採茶高峰期,工人採一斤茶青可以獲得手工費16元,麻利的工人一天可採10斤。

  湄潭縣天城鎮天城村57歲的熊仕華,家裏有7畝茶園,種植了四個品種的茶葉。高峰期,他的茶園每天能産出六七斤茶青,平均單價60元,一季收入可以達到四萬元。

  2023年2月22日,貴州省普安縣茶源街道一家茶企工人將出口俄羅斯的茶葉裝車。

  “中國苔茶之鄉”石阡現有茶園面積43.6萬畝,茶葉年産量3.25萬噸,綜合産值32.92億元。這裏的茶葉除了銷往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福建等地,還出口到俄羅斯和東南亞地區,帶動32.5萬人吃上“茶葉飯”。

  世界自然遺産地梵凈山腳下的江口縣,有“中國抹茶之都”美譽,被稱為“世界抹茶超級工廠”。如今,這裏建成的抹茶單體精制車間規模為全球最大之一,抹茶生産線4條,年生産能力約4000噸,輻射帶動相關就業人口近10萬人。

  辣:貴菜之魂紅火鄉村

  貴州一日三餐,幾乎不離辣椒。即便是再素不過的白水煮菜,也要配一碟辣椒水,“合二為一”才算菜。以至有人説,辣椒是貴州飯食的“靈魂”。

  貴州省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的村民在採摘用作生産糟辣椒的鮮辣椒(2020年8月12日攝)。

  清晨,遵義市大大小小的羊肉粉早餐店,一碗熱氣騰騰、漂著糊辣椒和紅油的米粉,為食客按下一天的“元氣開關”。對于愛這口的人來説,辣椒往往比羊肉重要,一口香辣湯下肚,充滿幹勁。

  根據記載,貴州的辣椒食用歷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以前,《思州府志》這樣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是我國現存最早食用辣椒的文字記載。

  “我們遵義人,有辣椒才吃得飽飯、打得起精神,有時候沒有米飯不要緊,沒有辣椒不行,一點不誇張!”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一家羊肉粉店的老板一邊燙粉一邊説。

  午間時分的“陽光之城”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不少飯館的餐桌上,總少不了烤馬鈴薯。金黃的馬鈴薯,配上鮮紅的辣椒面,不停“攻擊”食客的味蕾。糊辣椒、糟辣椒、糍粑辣椒、泡椒、油辣椒、燒辣椒……各類辣椒碰上酸湯魚、筒筒筍燉豬腳、豆米火鍋等美食,讓人唇齒間回味無窮。

  蝦子,遵義市新蒲新區的一個小鎮,是聞名全國的“中國辣椒城”。每天都有經銷商在這裏進行辣椒交易,夏天是鮮辣椒收購的時節,整個辣椒城一片“紅海”。

  “中國辣椒城”歷經多次變遷。從自發零散交易、定點露天交易,到小型辣椒交易市場,歲月流轉,成就了今天的“國家級遵義辣椒專業市場”核心區,市場佔地面積458畝,能滿足75萬噸辣椒年交易量、56萬噸冷鏈倉儲周轉量、120萬噸物流年吞吐量。

  貴州省石阡縣中壩街道大灣村的村民在碼放辣椒(2018年8月29日攝)。

  從事辣椒行業30余年的石永松,現在是貴州滿天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遵義市辣椒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他的父親年過七旬,如今依然活躍在辣椒生産、交易一線。“從種植到買賣,我們祖祖輩輩從來沒有離開過辣椒。”石永松説。

  石永松介紹,除了銷售貴州自産的辣椒外,辣椒城還銷售來自全國各地的辣椒,以及産自印度、緬甸、韓國等國的辣椒,業務范圍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辣椒市場,這裏的辣椒指數已成為交易“風向標”。每年辣椒上市,很多地方都會等貴州辣椒價格出來後,才開始定價,逐步形成“中國辣椒,遵義定價,買賣全球”的格局。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貴州辣椒種植面積超過540萬畝,成為全國唯一超500萬畝的省份。另據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的相關數據,貴州辣椒種植面積約佔全球十分之一、全國六分之一,有20個縣域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近年來年産量穩定在780萬噸左右,年産值大約270億元。

  在貴州省思南縣塘頭鎮青杠壩村幸福食品加工廠,村民在晾曬辣椒(2020年8月12日攝)。

  貴州還將辣椒列入全省十二大農業特色優勢産業,持續提升辣椒産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準,讓小辣椒成為致富增收大産業、鄉村振興“新靈魂”。

  “不要小看辣椒,管好了一樣有大收益。”在銅仁市萬山區仁山街道塘邊村辣椒種植基地,農技人員為村民詳細講解辣椒育苗、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這個地處武陵山深處的小村莊,近年來通過種植辣椒,給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婦女提供了臨時就業崗位,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貴州辣椒加工産業在全國獨樹一幟。貴州現有規模化辣椒企業300余家,産品遠銷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貴三紅公司作為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深耕辣椒加工行業26年,在貴州20多個區縣建立起30多萬畝生態辣椒原料基地,帶動近20萬椒農增收致富。

[責任編輯:吳雨 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