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開陽縣將鄉村建設行動作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抓手,着力做好産業、治理、增收、振興“四篇文章”,實現經濟興、村民富、生態美的目標,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茶葉基地
做好産業發展文章 厚植鄉村建設內生動力
堅持現代山地富硒特色高效都市農業發展方向,依託富硒資源稟賦,緊緊圍繞“一標一街一園五基地”的戰略定位,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精心培育“糧油、果蔬、茶葉、中藥材、生豬”五大富硒特色優勢産業,傾力打造“百億級富硒農産品聚集區”,助推鄉村振興。
強力推進“藏糧於地 藏糧於技”戰略。鞏固糧油示範基地建設,加快優質水稻推廣,加強耕地保護利用,撂荒地整治,注重科技支撐,大力發展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等經濟作物,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截至目前,預計實現全縣實現糧食播種面積52.43萬畝、産量12萬噸、油菜播面14.3萬畝、産量1.72萬噸。
強力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增強“菜籃子”産品生産與保供能力,依託市農投集團、縣農投公司帶動,在楠木渡鎮高標準蔬菜基地建立年産優質種苗智能化建設;充分利用智能化現代栽培設施設備,在花梨、南龍、城關等低海拔地區,主要種植辣椒、花菜、萵筍、兒萊、大白菜、結球甘藍、速生菜等品種;雙流、高寨、南江、城關等高海拔地區,主要種植大白菜、結球甘藍、白蘿蔔等;馮三、宅吉等北部鄉鎮,主要種植辣椒、大白菜、結球甘藍、雪裏蕻、羊角菜、兒萊、大頭萊等。目前,共完成蔬菜(含辣椒)種植面積41萬畝次;實現蔬菜産量63.2萬噸、完成食用菌種植7800畝/萬棒,産量2.15萬噸。
強力推進果、藥、茶特色産業提質增效。依託醉美水果、洪平水果、健康農、仙草集團和蘭芝、益榮、黔新茂源等重點企業,加快推進果、藥、茶特色産業提質增效。目前,實現投産茶園面積16萬畝、茶葉産量1.055萬噸、預計實現水果産量11萬噸;預計實現中藥材(含野生撫育)種植7.5萬畝、産量2.8萬噸。
做好基層治理文章 鋪就鄉村建設善治之路
堅持把農村基層治理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農村“五治”工作提檔升級,改善農村環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質。
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美鄉村。實施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推進農村“治房”“治廁”“治垃圾”“治水”“治風”工作。掀起農村“廁所革命”,全面完成改廁任務,大力推行“路段長”責任制,建好管好運營好農村道路,持續抓好15個鄉鎮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同時,抓好河道清淤、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等工作,為群眾創造天藍、水清、樹綠的生活環境。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升治理成效。推進村務公開制度化規範化,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實施農民培訓工程,培育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職業農民隊伍。在全縣136個村(社區)把村規民約(居民公入鄉風文明建設中,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系列創建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新風正氣。深化平安建設,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信訪難題、化解鄰里矛盾,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做好農民增收文章 突出鄉村發展優勢轉化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提高群眾勞動技能下功夫,抓實村民的業務提升培訓,為村民發展“增餐”賦能。
摸清底數,聚焦資源抓關鍵。依託鄉(鎮、街道)人社部門及村居勞動保障協理員力量,建立定期跟蹤勞動力基本情況機制,實時掌握關注勞動力(建檔立卡脫貧勞動力、易地搬遷勞動力、監測戶勞動力等)基本情況。整合各類資源,提高村民勞動技能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
“內外”兼修,技能培訓提能力。做好就業地脫貧勞動力及就業脫貧人員的就業穩崗,通過回訪開展就業服務,了解脫貧勞動力的工作情況,並將&&和核查結果記入勞動力&賬,完善勞動力工作&賬動態管理。依託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班,力開設企業訂單培訓、定崗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等,切實提高培訓後就業率。
“點面”結合,圍繞産業促增收。主攻“一果、一茶、一菜、一菌、一藥、一竹”六大特色産業,逐步改變“多而雜、小而全、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突出”的格局,科學合理規劃産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産銷對接機制,推動農業産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出“一鄉一品、一品一業”的産業品牌,讓産業發展實現惠農增收。
做好基層振興文章 全力推進農村全面發展
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推動農村發展的突破點和支撐點,聚焦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聚焦文化振興。依託民族風情,打造民族文化名片。豐富活動載體,在高寨鄉開展鬥牛節、殺魚節,南江鄉、禾豐鄉開展“三月三”“六月六”歌會,滿足民眾生活。保護傳統村落,打造水東文化名片。挖掘水東土司文化潛力,以禾豐鄉馬頭寨馬頭村傳統村落房屋、鼓樓等傳統建築獨特優勢,整合資金對馬頭寨古建築群防雷、保護搶修、朝陽寺正殿搶修、污水處理、傳統村落等工程修護維修,助力水東文化發展。利用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名片。充分利用楠木渡鎮茶山觀、花梨鎮落旺河等紅色文化基地,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依託自然環境,打造農耕文化名片。結合農業産業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傳承農耕生態文化魅力的新景點。促進農旅結合,使農業“接二連三”讓農村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聚焦人才振興。加大人才引進、培養與激勵的力度,以産業鏈聚集人才鏈,夯實鄉村振興人才基石。採取公開招聘、簽約引進等方式,每年從省內外招引緊缺實用型人才到事業單位和農業企業任職,採取跟崗鍛煉、定向委培、實地考察等方式,大力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創建本地“鄉賢數據庫”,登記造冊、立卡建檔,打造“鄉賢人才集聚”工程。採取“幹部駐鄉、市民下鄉、民工返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五鄉工程”建設,促進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盤活農村各種人才要素,全力推動農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聚焦生態振興。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圍繞住房、污水、環境、戶廁等改善試點人居環境,實施污水管網改造和污水集中處理設備等“三清一改”“兩拆三化”項目。強化農村綜合環境整治。採用“增綠、添彩、造景”方式,着力提升鄉村綠化美化質量,促進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大改善”。實現村莊乾淨整潔,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達100%、污水集中處理達100%的目前。以農村公路、鄉村串戶路等村民道路和群眾房前屋後為重點,常態化開展環境衞生整治和整臟治亂等行動,着力建設舒適宜居的和美鄉村環境助力鄉村振興。(楊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