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早晨,走進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的九龍景區,映入眼簾的是碧綠的湖水,水墨暈染、翡翠鑲嵌、層林疊翠,正是一幅集山、水、林、洞為一體的山水畫。
九龍景區因九龍山而得名,山下有一條100多米長的天然溶洞穿山而過,連接着山後的九龍水庫和山前的九龍山塘。近年來,鳳岡縣圍繞九龍山塘和水庫實施美麗水庫建設,打造成了九龍景區,通過深化改革九龍水庫管理體制和水庫良性運行,水生態效益得到更好發揮,也帶動了鳳岡進化鎮臨江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目前,臨江村被評為“全省甲級鄉村旅游村寨”。
“之前這裡是一個‘種不出糧食’的爛田溝,自從建成九龍山塘後,整個村莊的生態環境好了,水塘裏有不少魚類在暢游,還有一些珍稀鳥類也在這裡安家。”鳳岡縣進化鎮臨江村村民李廷海説,如今,依託優良的生態環境,一到夏季,來自四川、重慶、思南等省內外游客來游玩,進入景區的車輛都排長隊到山腳。
李廷海告訴記者,現在他在水庫做管理員,也是景區的安保人員,他的兒子在景區的一家酒店做起了廚師,一年下來,一家的收入超過10萬元。
如今,臨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塘水洼變身美麗的休閒度假村。目前,鳳岡縣充分利用水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産業,將曾經的荒灘爛溝變成了農民的“聚寶盆”“錢糧囤”。臨江村有農家樂20余家、農業種植30余戶、畜牧養殖10余戶、多种經營40余戶。
臨江村九龍山塘的轉變,得益於貴州深入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産權制度改革。
2014年,鳳岡縣按照小型水利工程産權制度改革相關政策,將九龍山塘産權明確給了臨江村委會,交由村民自主經營管理。返鄉創業的馮健,以承包的方式爭取到九龍山塘的經營管理權,並通過“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吸引村民共同參與,成立九龍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山塘産權屬於村民組集體所有,村民佔25%的股份,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年終分紅。當地村民還可以到公司務工,獲得穩定收入。
同時,鳳岡縣水務局從水利改革政策和水文化建設方面對九龍山塘進行鞏固與提升。貴州省水利廳成立了改革督促指導工作組,將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産權制度改革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督促各地推進改革工作落實。
“通過産權制度改革,盤活了小型水利資産,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鳳岡縣水務局工作人員付柏盛説,通過水利改革,水利工程管理經營的多元化,水利風景區建設的多方投入,使以現代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為引領的地方經濟更加活躍。目前,在九龍水庫灌區,有1000余畝旱澇保收的優質“臨江大米”基地,有水果基地500畝,有優質烤煙380畝,這些産業的發展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增添了新渠道。
據付柏盛介紹,貴州省水利廳水利體制改革教育示範基地將進駐九龍水庫下游景區,預計今年年底完工。這將在對外宣傳、旅游人流、有機農産品銷售等方面帶來更大的變化,也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水利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王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