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疊翠流金展豐顏 沃野千裏好風光-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疊翠流金展豐顏 沃野千裏好風光

2023-11-01 09:07:04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加快全産業鏈、全價值鏈建設,推動鄉村特色産業蓬勃發展——

疊翠流金展豐顏 沃野千裏好風光

  一季秋來,萬物豐。

  新鮮的農特産品剛下地,千裏之外,以老幹媽、貴茶、宏財刺力為首的企業,就帶著貴州獨特的風味抵達廣州珠江,參加正在火熱舉辦的廣交會。

  一産培優,推廣標準化種植;二産變強,推進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三産壯大,黔貨出山廣拓市場……當前,貴州正加快全産業鏈、全價值鏈建設,推動鄉村特色産業蓬勃發展。

  沃野逢秋時,“高品質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團邁進高山丘陵、梯田坡地,看黔貴大地豐收喜、腰包鼓、農民笑的農業現代化“豐收”畫卷。

  品牌強農 “貴”字號打造金字招牌

  10月24日,湄潭茶山雲霧繚繞。

  “忙碌的秋茶採收過後,目前我們的茶園進入了管護期,越過今冬,又將迎來春茶上市的季節。”貴州陽春白雪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朝友告訴記者,“我們現有生態茶園基地8000畝,分布在興隆鎮雲貴山、抄樂鎮落花屯村、復興鎮隨陽山村,也是‘中國高品質綠茶’示范基地。”

  好生態孕育“幹凈茶”。茶,是湄潭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支柱産業。致力于“以茶興縣”,湄潭茶産業乘上高速發展列車,2020年、2021年、2022年連續榮獲“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

  在前不久發布的貴州省十強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中,貴州綠茶榜上有名,湄潭茶在其中表現卓越,2022年湄潭茶葉産量達到6.9萬噸,産值64.74億元,綜合收入160億元。

  産業蓬勃發展的背後,是品牌強農的持續賦能。貴州立足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市場需求,聚焦品種、品質、品牌,深入挖掘貴州農産品品牌文化底蘊和核心價值,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進一步擴規模、提産量、增效益,為“貴”字號農業品牌注入澎湃動力和強勁活力。

  遵義朝天椒、都勻毛尖、興仁薏仁米、修文獼猴桃、鎮寧蜂糖李等一眾品牌脫穎而出,影響力、競爭力和認知度不斷加大的同時,貴州農産品的銷售和推廣也駛入了“快車道”,並惠及全産業鏈的人民群眾增收致富。在此期間,貴州在66個脫貧縣建設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149個,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品牌紅利。

  目前,貴州已形成了整體推進、多點突破的農業品牌發展格局,品牌數量快速增長、品牌效益日益提升,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動能。

  加工賦能 黔貨出山通江達海

  入秋後,以六盤水、安順、黔南、畢節為代表的貴州刺梨四大産業帶喜迎豐收,滿山“金果果”採摘後,被盡數送往就近的刺梨加工廠,加工形成刺梨飲料、刺梨原漿、刺梨幹果等附加值更高的産品,在市場上廣泛流通。

  刺梨,是十分依賴于二産加工的農産品,早年間因為鮮果保存難和加工業的薄弱,一直是無人問津的“山果果”。隨著刺梨加工企業的興起,鮮刺梨種植也逐漸在各地推廣開來,邁向高速發展,實現從山果到商品的質變。

  10月24日,採訪團走進位于惠水縣的貴州王老吉刺檸吉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刺檸吉生産基地。該基地是廣藥集團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項目之一,總佔地面積300畝,生産線産能可達日産王老吉涼茶70萬罐、刺檸吉60萬罐,為刺檸吉産業發展以及廣州對口幫扶黔南州打下扎實基礎。

  “自展開合作來,刺檸吉的飛速發展,也為王老吉在飲料市場打開了新局面。從‘輸血’到‘造血’,打出了漂亮的一仗。”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産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貴州王老吉刺檸吉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繼曾説,目前,刺檸吉以及相關産品今年的銷售額已超10億元。“刺檸吉在大灣區銷量十分可觀,我們也在逐步向海外市場布局,在澳大利亞、意大利、阿聯酋、新加坡等國家都有銷售。”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在貴州,辣椒、茶葉、中藥材等,同樣走上了從“單一種植”到“接二連三”的道路,通過大幅提升農産品加工轉化率,不斷提升農産品附加值,農業産業融合升級讓黔貴大地唱響了增收“四季歌”。

  特色引領 推動優勢更優強勢更強

  穿過一片密林,在一排松林下,幾個圓圓腦袋破土而出,穿著“白紗裙”的紅托竹蓀偷偷在清晨冒頭,林間的鳥兒倣佛沒了聲音,生怕一點大聲響,就會將這些“精靈”嚇退。而另一片松林處,十余名工人正配合默契,開溝的、放菌包的、抬菌筐的、開著小三輪送貨的……分工協作,熱火朝天。

  這是採訪團走進納雍縣化作林場林下紅托竹蓀種植基地看到的場景。負責經營管理的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總監王榮國介紹:“每畝地大概種植紅托竹蓀3000棒,6月開始出菇,一直持續到10月。”

  當前,化作林場林菌産業風生水起,紅托竹蓀種植面積就達3600畝。為了提高林地附加值,化作林場還積極調整布局、豐富業態,在林場規劃林下經濟産業園3萬畝,積極探索“林菌+林藥”的輪作模式,推動“林場+企業+合作社+農戶”,帶動農戶增收。

  “每年種植紅托竹蓀1000畝左右,帶動周邊鄉鎮200多名老百姓就業,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納雍縣林業局副局長陳剛介紹。

  同時,在相關專家幫助指導下,基地實現了紅托竹蓀液體菌種工廠化生産突破,先後申請受理專利29項,取得授權專利9項,形成集研發、生産、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産業鏈體係。

  貴州食用菌闖出一片天地,和蔬菜、火龍果等産業並駕齊驅,産業規模進入了全國第一梯隊。有著“山珍之王”的紅托竹蓀和冬蓀遠銷港澳臺、東南亞及歐美市場。

  積極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統籌産地、銷地和園區布局……我省已逐步形成生産與加工、産品與市場、企業與農戶協同發展新格局。(記者 梁聖)

[責任編輯:劉昌餘 鄧嫻 ]

相關閱讀